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閱讀心得 |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透過讀書來提升認知

 

概述

本書的內容側重於讀書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讀書可以加深我們的思考力。除此之外本書還含括了作者對於一些文學作品的解讀分享還有推薦書籍。讓人可以細細品味作者對於其他書籍是如何欣賞以及解讀,進而對自身的讀書方式有所啟發。


本書寫作方式

本書以「為何」、「認知」、「思考」、「人格」、「人生」以及「艱澀」等面向來探討讀書可以帶給我們的好處,以及作者在讀書時是如何理解書籍內容的。各個章節也是由類似短文的形式的發布,結構方面個人認為是屬於較為鬆散的。只能從各個短文提取精要,再自行組成較有感的重點。說白話點,沒有經過特別整理,記憶點其實不強。


對本書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呈上所述,對於本書我將其分為「讀書可以帶給我們什麼?」以及「如何讀書?」這兩個部份來進行分享。


讀書可以帶給我們什麼

首先先來說說兩個作者提出的定義:「知性」指的是認知能力高,相同情報,可以掌握較剁資訊的人就較有知性;「敏銳度」指的是天生的才能,不需要特別努力就可以表現很好。對比於敏銳度,知性是可以培養的,讀書就是提升認知以及培養知性最好的方式之一。認知越強,越能察覺生活內涵的挑戰,發覺自身不足,更進一步享受更豐富的人生。

如果可以試著嘗試站在作者的視角觀看事物,可以增進自己的視角以及思考層面。任何資訊都包含著人的主觀認知,也就是說,讀書可以快速讓我們接近作者的認知力。閱讀哲學、思想以及文學類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挖掘文化精神;閱讀文學類的書籍則可以幫助我們掌握複雜情感且使用語言加以描述。

簡而言之,讀書可以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是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提升知性。雖然不同種類的書籍帶給我們的收穫可能不同,但是各種不同知識所內含的關聯性可以加速我們對於新事物的理解,達到提升知性的效果。


如何讀書

上面提及了讀書帶來的好處,那麼要如何讀書才能提升認知力,更為有效的讀書呢?這部分我認為可以分為適用於文學、思想類以及知識類的書籍兩大類。

針對文學類書籍,要深化思考,可以反思「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呢?」,或是「投入感情的閱讀」體驗書中人物的思考方式以及人生;與自己的經驗作連結,或是澄清疑問也都可以深化思考力。在簡單點,可以在書中選擇最喜愛的三句話,以此為方向進行思考的展開。

對於知識類的書籍,如果是一個想要學習的新領域,作者推薦可以直接閱讀五本書,想要更深入理解習得的內容,可以將其教導給別人,在此過程中遇到說不清的部分將其釐清之後,可以更進一步鞏固知識。其中脈絡對於如何使用知識相當重要,有了脈絡才能對知識加以應用。最後,圖鑑與圖解類的百科書籍可以讓我們快速增進基本知識。

這裡做個簡單總結,文學思想類的書籍可以站在作者或是角色立場做思考。這種「沉浸式閱讀」可以理解作者的思維;反之透過自己的立場進行「批判式閱讀」則可以讓思考力加深。對於知識類書籍,則可以透過教導他人以及釐清說不明的部分來鞏固知識


心得

本書的書名是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根據書中脈絡,我認為是與閱讀網路上的文章相比較後所訂出來的標題。其實對於作者在此部分的觀點,我並不認同。作者認為網路閱讀的讀者往往側重於快速可取得、只關注自己想要的資訊,而認為書籍無法取代。所以只有讀「書」可以抵達增加人生深度的境界。

這部分我認為關鍵點應該是在於思考,讀書與閱讀文章如果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進行,那應該是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的。現在的書籍,其實部分都像是作者在網路上發布的文章,集結後成冊以書籍方式推出,那麼在內容相似的狀況下,為何只有讀「書」能達到呢?好吧,這部分可能是我有些太較真了(或是說摳文字了)。總之我認為重點應該是思考,對我來說,讀書的好處是我不需要去網路上搜尋一堆觀點來加深我的思考,而是可以直接透過書籍來吸收大量的觀點,可以省去我耗費的搜尋時間。

且我認為本書中令我比較震撼的其實並不是我在前文所述印象深刻的部分,那些部分我認為有點算是老生常談。本書最特別的部分我認為是作者對於書籍的觀點分享,在觀看時我會忍不住佩服,作者是如何從一小段文字體認到這麼多想法?我想這就是作者對於他所提及的知性的威力。

在本書中作者也有一些推薦書籍,大部分是日本文學或是外國經典名著,因為我本身並不是特別喜愛文學類的書籍,所以幾乎都沒有聽過,但是作者的觀點描述方式,在我讀來其實還蠻享受的。這本書我認為喜愛文學類書籍的人讀來可能會有共鳴。


佳句及重要觀念

  • 讀書是靠自己的力量,提升深度的最佳手段。
  • 有「素養」的人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質,並理解它。
  • 在網路中要潛入深處,必須要將相關網頁都閱讀完。
  • 任何資訊都是人做出來的,一定會包括其主觀認知。
  • 知識不足,積極閱讀該方向的書籍,知識與認知力相輔相成。
  • 以習得的知識,在獲取新知識時,能夠產生關連性,加速理解新事物。
  • 話語具有力量,讀書時突然被某句話打動、產生共鳴,就把它設為自己獨有的佳句。
  • 讀書不需要才華,只需要好奇心。
  • 不痛快也是閱讀的樂趣之一,有不明白的部分也沒關係。

本書資訊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

書名: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

作者: 齋藤孝

譯者: 鍾嘉惠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0/06/24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閱讀心得 | 簡報‧資料表達術|透過打造外觀,製作讓人易懂的簡報

 

概述

本書是一本說明如何做出讓人能夠秒懂資料的書籍。對於資料內容只是稍有提及,主要側重在外觀打造,讓人能夠在一看到簡報或是資料就能夠大略知道內容。從字型、字級、圖表、圖片的元件為基底,說明該如何使用這些元件,才能打造出讓人易懂的效果。


本書的寫作架構

本書以「目的和架構」、「寫作」、「編輯」、「編排」、「表格與圖表」、「圖解」以及「後續動作」等七大章節構成。每個章節內包含許多小節,有點類似小技巧提點的方式來進行說明,且在每小節說明後都有附上根據該小節提點的技巧修改的簡報前後對照圖。比較特別的是在「表格與圖表」以及「圖解」章節中還有以文字描述,如何操作Microsoft PowerPoint來製作出該小節介紹的圖表。


製作資料的大原則

在製作資料前,需要先定義好資料的服務對象,這類的服務對象會想要看到什麼樣的資訊,將服務對象想要了解的資訊呈現給他,輔以格式整齊、風格統一的樣式呈現,就可以帶給對方良好的閱讀體驗,也更有可能達到自己製作這份簡報的目的。


透過6W2H分析來決定資料的整體內容

  • WHAT:資料的主題訴求為何,提供給決策者可供參考的資訊。
  • WHO:製作者,提出這份資料內容的人或組織。
  • WHEN:若是提案內容有時程安排,則需要加以提供。建議使用甘特圖(Gantt Chart)來標明進程。
  • WHERE:若是簡報內容含有地點資訊,務必表明,由於地點難以用文字描述,建議使用圖解進行表達。
  • WHY:為何要製作這份資料?製作者的目的為何?
  • WHOM:了解讀者,提供對方想要了解的內容。
  • HOW:要如何達到資料呈現的主題?簡易描述手段以及方法即可。
  • HOW MUCH:要達成主題所需耗費的預算。

此外資料還有分為可口說以及無法口說的類別,可口說的資料建議減少問候語與部分文字訊息,越精簡越好;無法口說的資料則要以對方能夠看資料就大致了解全觀的方向進行。


總體內容架構

整篇文章可能有以下的文章架構:

  • 封面:由標題、製作者(或組織)、日期構成。以讀者在意的方向制定主題,使用一行字來表達;若無法濃縮在一行字內,則切為標題與副標題(二行)來顯示,讓主副標題的字形外觀強弱有別,以增進可讀性
  • 目次:可以讓讀者大約掌握資料內容,全文最好歸納在五個章節以內
  • 扉頁:提示讀者要變換主題,同時提供給讀者切換思考方向的機會。
  • 頁面標題:每個內文頁面都該有個標題標示內文大綱,讓忙碌的讀者可以只看頁面標題就大致了解內容。其位置該固定,利於讀者觀看。
  • 內文每段文章建議壓縮在五句之內或是利用換行以短句呈現,讓讀者可以快速理解。適時地採用條列式寫法,也可以讓資訊變得條理清晰,建議項目在三至五項就好。

排版方向

  • 主體配色:選擇一主題色,再採用同色系的另外兩色作為輔助。
  • 留白:採用留白可以突顯文字內容,可採用上下左右的邊界設定來留白。
  • 版面配置:一般默認的時序與順位方向為「左至右」或「上至下」,採用默認的方式排序可以讓對方快速了解順序關係。


對於各項元件的使用建議

以下是書中描述各項元件及要素的使用通則,意即若要使用的話,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會比較好。在書中對該不該使用此項元件並無特別詳述,單純只提供呈現方式,也就是偏於外觀打造


文字(字型及字級)

  • 閱讀量大、字數多的場合,建議使用閱讀起來較輕鬆的「明體」。(關於這一點,個人是有點懷疑,閱讀明體是否真的較為輕鬆?)
  • 重要的單元標題採用「黑體」呈現,且要使用較大的字級
  • 字型種類X字級種類要濃縮在六種以內,也就是說文件選了兩種字型,那麼只能有三種字級。
  • 在強調文字時,不宜加底線或是斜體,最好採用下述方式:文字設為其他字型、放大字級或是改變顏色。
  • 位於標題的文字,建議置中對齊;一般內容(含條列式內容)則建議靠左對齊


數字

  • 資料中有出現數字,務必靠右對齊個位數,若有小數點的話也要補零對齊
  • 為數字的增減建立標準用法,相容於閱讀者的認知有助於閱讀者理解。像是台灣股市是紅漲綠跌,若資料是做給股民看的,就需要紅色與綠色來標示上漲與下跌。


符號

  • 句子結尾要上句號「。」,句子中途斷句要補逗號「,」。
  • 對話或是意見的引號「」,句尾要標句號;夾注號()結尾不標句號。
  • 連結兩個單字要使用破折號「—」或連接號「–」。
  • 使用箭頭符號表示上升「↑」與下降「↓」,有利於讀者理解。


表格

  • 表格是歸類資訊的有效方式,一般可以透過類別、時間以及順位來分類
  • 儲存格背景以深色淺色穿插的格式呈現,並且刪除框線,可以提升可讀性。


圖表

  • 數字、比例有關的資料以圖表方式呈現可以讓讀者更易理解內容。
  • 圓餅圖:適用於占比100%的資料。列舉部分以五項為佳.超過部分可以整合為「其他」。想要強調的項目,可以使用蛋糕切塊的形式表現。
  • 直條圖:適用於分析數據的比較、變化。通常縱軸為數據,橫軸為項目或時間,若是數據需要使用格線,不要超過五條。
  • 堆疊直條圖與帶狀圖:適用於比較複數構成占比的資料,像是台灣歷年男女占比變化。若是項目總量有重要意義,可以使用堆疊直條圖;單純想比較占比,可以使用帶狀圖。
  • 橫條圖:適用於說明順位或排行榜。若資料與時間軸相關,則不適用。項目濃縮至約五項即可。
  • 折線圖:適用於呈現項目的時序變化,常見的用法是股價、匯率、溫度等變化。當項目不只一項時,切記要將重點項目特別標示。(加粗線禍換色等等手法)
  • 雷達圖:適用於分析整體比例,遊戲中的能力(智力、體力、運氣…)分析,常常會以雷達圖方式顯示。建議分析項目四至六項就好。
  • 複合圖:適用於同時要顯示兩種數據的時序變化。像是氣象情報的溫度與濕度,可分別用直條圖與折線圖在同一張圖表上呈現。
  • 變形圖:適用於倍數表達。想要表明物價的變化程度,可以使用一個硬幣與兩個硬幣呈現,輕易表示物價已經變為兩倍。


圖解

  • 適用於關聯性、關係表示或是地圖等難以用文字描述的內容。
  • 使用箭頭與圖案顯示關聯性時,統一採用水平及垂直配置,提升可讀性。
  • 評估項目時,可以使用兩條直線畫出四個象限評估,以利決策。像是出遊時,對於要住那些旅店猶豫不決,此時可以透過價格及距離畫出四個象限,並將候選的旅店一一標註在內,幫助讀者選出最適合的項目。


圖片

  • 採用大眾有所共識的圖像,以簡明的方式呈現,搭配圓角狀的轉角,可以讓人較易理解。
  • 使用單張照片時,建議可以設為背景,並搭配背景半透明化文字加襯底色以及減少字數、放大字級等方式呈現。
  • 使用多張照片時,務必採用統一大小、形狀以及整齊有序的排列
  • 有需要使用螢幕擷取的畫面,使用框選的方式突顯重點。


完成資料後的處置方式

  • 採用PDF檔案格式,能夠壓縮檔案大小,且文字排版可以正常呈現。
  • 資料實體化時,採取較厚的用紙,可以給人較佳的觀感。
  • 裝訂時務必要讓資料可以反折到背面,以利在狹窄空間的閱讀。若要加裝封面,記得在編輯時就要預留一公分以上的裝訂邊界。
  • 寄送時選取A4資料無須對折就可以放入的信封袋,並在信封袋封面註明寄件者、內為何種資料以及寄件日期。


心得

本書給我的感覺其實還蠻雜亂的,主要是因為本書的主題是打造簡單易懂的簡報以及文字資料,但是在內容中並沒有明確區分該項技巧適用於何處。所以我個人是感覺會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就像是老師教給了你一堆知識,卻沒有告訴你何時該使用它。相對於先前讀過的孫正義一次OK的社內簡報術,此書會讓人感覺,細節太多,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應用。

兩本書整體的大方向是相同的,都是打造出讓人一看就懂的簡報。以簡報來說,排版整齊、強調重點部位、文字精簡、數據使用圖表呈現、數據變化使用箭號表達應該是共同的重點。

細節部分應該有需要時再來翻閱本書並精修就好,雖然資訊量眾多讓我在整理時遇到不少難點,但是整理出屬於自己的重點以及吸收到的新知,還是挺令人開心的一件事情。


本書資訊


書名:一看就懂!從NG到OK!制霸職場的簡報‧資料表達術
作者: 天野暢子  
譯者: 簡琪婷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07/18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閱讀心得 |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透過獨特知識讓人生快樂自由

 

概述


本書作者摘錄傳奇創投家暨連續創業家納瓦爾.拉維肯(Naval Ravikant)分享的文章彙整而成。主要內容是描述納瓦爾的人生智慧,由作者加以詮釋重組,內容涵蓋致富與快樂兩大面向,像簡潔易懂的敘事方式讓讀者可以輕易了解這位傳奇創投家的處事哲學。


本書寫作方式


本書摘錄納瓦爾的簡短文字,由作者加以重新詮釋並寫出,讀起來像是眾多短文的合集,僅僅將類似的主題靠攏在一起的感覺。整體來說帶給我的脈絡感較弱(作者也已有強調這一點),像是許多觀點齊聚,僅僅只有個微弱的主心骨加以連結。但這些觀點卻額外的強而有力,發人省思,所以對我來說本書雖然架構有些鬆散,但帶來的啟發也不小。


對本書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在概述中已有提及,本書分為致富以及快樂兩大面向,在此處我依照我的認知來詮釋一下帶給我幫助的地方。


致富


致富要致的是財富而非金錢。何謂財富?能夠讓你不需額外耗費時間去求取並可讓你生活無憂的就是財富。金錢只是衡量財富的工具。當將金錢拿來投資公司,此時公司可自動替你賺錢,它就變成了財富。同樣的,能夠將知識產出為文章或是youtube影片,也將你腦中的知識轉變成了財富。因此可以看到財富來源有二,金錢轉財富,或是知識轉財富。金錢靠幫雇主工作或創業累積,知識靠學習累積,兩者都需要耗費時間。因此如何利用時間會是最大的重點。

以個人成長領域來說天分+熱情(努力)所得到的成效會是最好的,我認為基於這一點,所以作者向人推廣了要找到有天分且喜愛的事物,將時間投注到裡面,搭配你所處的環境以及個人風格,打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獨特知識,即便找到自己的獨特知識可能要耗費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點也是我認為最難的一點)有了獨特知識之後,就可以開啟槓桿,將知識轉換成的財富最大化。

作者提出的槓桿有三種,列至如下:

  • 人力:雇傭別人幫你做事,同時需要處理人與人間的關係,是作者認為最差的槓桿。
  • 金錢:金錢可以把你決定好的力量放大,我的解讀是本來只能開一間店的,透過金錢的槓桿開了多間店,讓財富可以累積得更快。同時管理金錢會比管理人更為容易。
  • 媒體(書籍、影片、軟體等):這種槓桿人人可用且力量強大,是作者最為推薦的一種方式。

總和上述所敘,致富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獨特知識,並且透過槓桿來加速累積。當財富可幫你自動賺得的金錢大於日常生活所需,就可以獲得物質上的自由了。依這個推論來看,對於物質的慾望越少,就越容易不受金錢的牽制。不讓物質欲望增加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金錢一多就提高物質水準。


快樂


納瓦爾對於快樂也有其獨特的見解,依據作者詮釋,快樂只與自己本身有關,與外物無關。可以自己設想一下,當你想要一個物品時,如果沒有這個物品你會怎麼樣呢?其實也只是維持原本的生活,並不會怎麼樣。因為沒有這個物品而導致的不快樂,是來自於自身內心的不滿足,只要內心滿足,就不會因此而不快樂了。因此降低慾望,知足就可以讓人快樂

接受現實也是讓人快樂的一點,突然來自於現實的衝擊會讓人猝不及防,此時各種負面情緒會一直浮現,這是可以理解的一件事實。不要讓這些情緒在腦中待太久,接受它並且試著去進行後續處理,掌握自己可以控制的項目,做到最好即可,問心無愧讓內心保持平靜也可以讓人快樂。(對於此項目,個人要推薦先前讀過的正向專注力這本書,透過這本書的處置方式可以處理這類事項)

參與正和賽局,個人認為也是對我相當有啟發的一點。賽局分為正和與零和,零和賽局有人上就有人下,是與人競爭的一種賽局,像是選舉就是一種零和賽局。在只有一個人能當選的狀況下,在這種壓力之下,內心難以平靜,難以產生快樂,會是一種相較之下比較不完滿的賽局。(只有最終勝利者會快樂)正和賽局則是類似大家都好的遊戲,個人認為某些公司的談判協商就會是這種正和賽局,大家一起去製餅,把餅做大,有餅大家分的概念。

這裡做個簡易總結,快樂來自於內心,尋找能讓內心平靜的事物,會讓內心騷動不安且充滿負面情緒的事物就捨棄它吧。快樂來自於滿足,降低自身的物欲追求,有助於讓自己快樂。


心得


本書除了上述約略提及的概念,還有許多相當有幫助的觀點。因為我個人喜愛看中心思想明確、脈絡清晰的架構,本書對我來說美中不足的點就在此處。

書中大部分的觀點我都是認同的,其實可以看出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其實重點不會相去太遠。我個人較為疑惑的點是打造獨特知識的部分,需要找到自己的天分,這部分我與作者的想法稍微有所差異。天分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有些飄渺,你要怎麼知道在花費相同工的情況下你可以做得比別人好?這其實是無解的問題,因為一般來說,你不會知道別人花費的工是多少。所以我認為天分這個特質難以斷定,比較能明確掌握的只有努力以及方向這兩個點。所以我認為將重點擺在你可以持續不斷進行的行為,在此行為上去精進自己會比尋找天分來的簡單。當然其產生的獨特知識也就沒有天分加上熱情來的精良,但是我認為相對來說會較易於達成。


佳句及重要觀念


  • 想致富,搞清楚3W(What、Who、When)(做什麼、和誰做、何時做)比直接胡亂開始做好,努力也要使用在對的地方。
  • 將自己商品化,發掘自己的獨特知識或是獨一無二之處(可能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
  • 勇於承擔,收獲信用,最後成功的榮耀也會歸屬於你。
  • 做任何事情,考慮自己的時間價值,不值得就委託別人去做。
  • 擺脫比較心態,投入正和賽局,找到合適的夥伴。
  • 找到自己能樂在其中的事,利用槓桿承擔風險與回報。
  • 做就對了,無論多困難都值得。
  • 判斷力是被低估的成功者特質,智慧是知道這件事會帶來的長遠效果,智慧加判斷力較有可能做出好決定。
  • 如果無法做決定,答案就是否定的。
  • 把握現在,不要總是美化過去,並將其化為對現狀的不滿。
  • 自身的健康最重要,其次為家人的健康,兩者兼顧後就可以開始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了。
  • 習慣是形成未來自己的根基,未來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現在就要養成習慣。
  • 忠於自己,找到能夠展現真實自我的環境及友人。
  • 做各種嘗試,保留自己驗證有效的,去除無效或是無法驗證的。


本書資訊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書名: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原文作者: Eric Jorgenson

譯者: 謝佩妏

繪者: 傑克‧布徹(Jack Butcher)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2/03/30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閱讀心得 | 卡片盒筆記|透過去除脈絡的卡片筆記激發新創意

 

概述


本書書名卡片盒筆記,但內容並不止於記錄筆記的方式,而是重新定義關於學習的概念。透過記錄卡片筆記的過程與學習互相結合,提取出對於自己真正理解且有幫助的想法,之後應用卡片盒的關聯組合特性,為你的想法激發出新的或是產出已接續好的概念。簡而言之,卡片盒可以幫助你將你所理解到的項目產生關連,加深記憶,進一步蹦出新的火花。


卡片盒筆記的主要操作流程


依據我的理解將書中主要推廣的卡片盒筆記法的作業流程說明如下:


參考及文獻筆記


此處的筆記是指將書本內容(或是其他文獻、文章等等)理解後,以自己的話寫下,不要只是照抄內容。在理解並寫下的過程中,會有其思考過程,在思考過程中可以帶入自身經驗以及解讀,帶入成功即為成功理解,此時應可以以自己的話寫下筆記了。此處帶入本書的主要概念,寫下筆記就是學習,寫下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因為其已內涵思考理解的過程。接下來的步驟,我們需要透過卡片將我們已經理解的事物(筆記)拿出來產生關連性以加強記憶。(越常用,關連性越多的事項,我們的記憶越會深刻)


參考卡片及書目卡片盒


前述的筆記,需要將其寫入A6尺寸的卡片,才算是完成筆記這項動作。參考卡片的一面需要精簡記錄你已經理解的內容,另一面則需要記錄參考來源(作者、書名以及年份等等資訊)。由於有了參考來源,此類筆記的上下脈絡是可尋的,因此此部分的筆記精簡記錄即可。將所有參考卡片放入書目卡片盒,這個卡片盒就是今後的參考系統。有了參考系統,接下來可以試著激發自己的想法,產生新的卡片筆記。


想法卡片(筆記)及主要卡片盒


當突然有新的想法或是隔了一小段時間,可以去複習書目卡片盒中的卡片內容,試著與卡片內容對話。若可以產生對話,表示你有了新的、屬於自己的想法,此時可以拿出相同的、A6尺寸的卡片詳細記錄你的想法。此時的想法應該是去除脈絡的,個人的理解大概會像是在自我成長的書中看到習慣養成的步驟,我將自我成長的這個脈絡去除,將習慣養成的步驟調整成適合我自己的方式,這就是我的新筆記。在想法卡片中,需要更為詳盡的紀錄,它必須是要你無論何時觀看都可以理解的內容,必須要是給任何人看到都能理解的描述方式,若有應用到參考卡片的話,也務必要記錄在上面。其中重要的一點,一張卡片只記錄一個想法。在這個步驟中,我們已經將我們大腦中的想法以卡片方式記錄並產出。

這類卡片在記錄完成後,需要將其編號產生連結,最後放入主要卡片盒中。這些卡片會是今後寫作的主要資料,因為記載得很詳盡,所以是可以直接拿出來作為初稿的存在。


為想法卡片(筆記)編號以及建立連結


寫下想法卡片後,要去查看新增的想法與現有的想法是否有關連,並為其編號。一開始可從1開始編號,後續的卡片則以流水號依序排列。此處以流水號編到10號且前述卡片全無關聯作為例子來說明,當有一張新的卡片要放入時,其恰好與卡片編號5可以關聯,此時新的卡片可以將其編號為5a,其後與5a相關的卡片又可以從5b接續編號,建立出想法間的關聯。在此處的編號並無特別意義,只是用於辨識卡片關聯性,個人認為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自行開發自己的關聯系統。除了數字以及英文字母,卡片盒原作者還使用了/以及,等符號作為關聯系統的一部分。

一個想法可能不只與一個想法相關,此時也可以透過類似超連結的註記,標註相關的想法,並且記錄在額外的筆記中。透過這種關聯系統,可以將想法連結起來。產生寫作的一些列元素及初稿。


建立索引卡片


在新增想法卡片時,若是將其歸屬於全新的主題,要記得將其記錄在索引卡片上。以上述的編號例子來說,索引卡片上應紀錄了想法卡片1~10的主題,新增的卡片5a關連到主題5,並不會出現在索引卡片上。索引卡片提供了一個主題入口,搭配想法卡片編號的關聯系統,可以讓你快速找到相關主題的所有想法。


可以開始寫作了


當素材累積夠了,或是有想要撰寫的主題,就以從索引卡片找到相關主題的想法卡片,將所有相關想法卡片收集起來。索引卡片產出大綱及主題,詳細的內容則由想法卡片提供,經過排列就可以成為簡單的初稿了。因為這種系統特性,這裡要再次強調,在撰寫想法卡片時務必要越詳盡越好,一定要讓完全沒有概念的人都可以看懂,在這個步驟才能夠經由排列就產生初稿。


總結與心得


透過卡片盒筆記系統,可以重複利用已經學會的知識,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時一定要理解並且記錄下來,讓你的想法及理解「可以被看到並重複利用」。透過卡片去除脈絡後的靈活度,可以碰撞出新想法以及重複使用,這是相較於一般筆記較為相異的點。個人認為可以用「可自由移動的想法」來形容卡片盒筆記的操作概念。

本書除了卡片盒筆記的介紹,其實還說明了如何操作這項工具。它是整套從閱讀開始到完成寫作的運作流程,本書都有詳述且有透過一些文獻說明:卡片盒筆記為何可以提供給予我們如此大的幫助,讓這個方法更有說服力。

我認為本書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提供了筆記重複使用且可以替換脈絡的概念。以往我的筆記紀錄方式是照書本章節排序的,雖然在複習書本內容時還不錯,但就像作者提及的,這種筆記因為脈絡固定,所以難以重複利用。目前我已經嘗試著建置自己的卡片系統,期望可以碰撞出更多新的想法。


佳句及重要觀念


我在本書中列舉的佳句及學到的重要觀念如下:

  • 想要記住某件事,或整理自己的想法,最好的方法都是寫下來。
  • 寫作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 真正理解某個東西,並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是思考的過程,最後使用筆記記下,成為思考的成果產出。
  • 透過練習,產生大量經驗,以培養直覺。自然而然知道下一步該如何進行。
  • 不要只關注支持自己觀點的論述,要多方涉獵,更可以確保自己的觀點正確或是加以調整。
  • 嘗試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更有可能發現不足之處並加以補全。
  • 累積卡片盒的內容,只要有筆記,即便是一條也比完全不做好。
  • 將已有的筆記拿出來檢視,以進行修正,且更有可能產生不同的連結→定期或隨機修正筆記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
  • 透過某些限制方法,有可能產出新的以及可行的創意。
  • 保持彈性,卡關時隨時可以透過調整看是否能跨越;若真不行,也可先進行其他項目,過段時間再回來檢視。

本書資訊


卡片盒筆記

書名:卡片盒筆記

作者: 申克‧艾倫斯

原文作者: Sonke Ahrens

譯者: 吳琪仁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4/27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閱讀心得 | 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透過信任打造與孩子間的良好關係

 

概述


本書是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作者將書本內容分為教養孩子九個主題:控制、不成熟、鬧脾氣、兄弟姊妹、遊戲、學習、自尊、社會,最後以獨立作為結尾。內容涵括了教養孩子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以及該如何做出合適的應對。


本書寫作方式


本書的寫作方式主要是以一個個案例(故事)來呈現,說明親子間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此時該如何應對才好。且在每一個故事的最後,作者都有附上給家長的一句話作為總結。而每個主題皆由大量的相關案例組合而成,最後構成了這本書。簡而言之,本書就是由大量案例加上處置方式所組成。這種大量故事組成的書對讀者來說算是輕鬆易讀,且題材切換得夠快,讓讀者想讀就讀,非常適合零碎時間;缺點就是沒有一個統整的重點,對我來說,若是沒有經過特別整理記憶,這類書籍會是內容比較容易被遺忘的類型。


對待孩子最重要的兩點


雖然本書分為九個主題,看起來還蠻分散的,但是個人讀完後認為在教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重點有兩點,只要把握好這兩點以及相關技巧,很多在教養上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教導孩子其實與領導力的一些概念及技巧有共通之處,不要因為孩子還小就隨意對待他,我認為可以將他們當作大人,去試著想當你受到如此對待時,你會做何反應?以此簡單的同理方式去發展出教養孩子的方法。你不能接受的方式,就不要用此方式去對待孩子。此外對待孩子與大人還有一個極大的不同點,就是必須明確告知孩子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這部分並不需要全然將孩子視為大人對待,而是必須強烈灌輸孩子在外面活動的底線。


取得孩子的信任是一切教養的基礎


如同我下的標題,在教養孩子前一定要先取得孩子的信任,否則孩子為何要聽你的呢?那麼要如何取得孩子的信任呢?言出必行。只要是對孩子做出的承諾一定要遵守,不論孩子是否記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你是可以信任的,只有搭起信任的橋樑,才有可能繼續後面的教養行動。所以在與孩子做出約定前,請審慎評估你是否真的能夠遵循約定,不能遵循的就去修改項目,保證自己能夠確實遵守。

舉個例來說,也是我家常常遇到的,當孩子有事不敢說時,一定要給予孩子保證,當他說出來之後,你會採取的行動。例如「媽咪絕對不會生氣」、「媽咪幫你看看,試著幫你處理」。當孩子說出的事情令你不爽時,也切記要遵守你先前所說的行動。只有這樣逐漸與孩子累積起信任的關係,遇到任何問題時,孩子才願意找你,並與你分享經驗。

建立了信任關係之後,就可以開始後續的教養,有了信任關係之後,孩子才會認為你說的話有參考價值而不是聽聽就算。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需要訂立明確的界線,例如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像是玩具玩好後不收,以前我會幫助孩子一起收,現在孩子仍需要提醒,但是我一開口要收玩具,他馬上就會自己跑去收。我個人認為千萬不要做的事情,也是家裡常發生的事情:一邊對小孩子嘮叨你都不收玩具,一邊又去幫小孩子收,每當我看到類似的情景,我在內心都會想『你都會幫孩子收了,孩子為什麼要自己收?』。我可以理解長輩怕麻煩或是疼惜孩子的心情,但是真的不需要幫孩子做太多事情,現在的孩子很聰明,很會看人臉色。如果只有我跟我的孩子在一起,叫他去收玩具他很快就會收;但若是他與會幫他收玩具的人在一起,他的動作就會很慢,甚至是不收,過多的疼愛對於孩子的成長影響其實是負面的。

此外,還有一點相當重要的點,尊重孩子的天生的性格,不要祈禱孩子會長成你想要的樣子 。例如是期待一個天生內向的孩子長成一個外向的孩子,不要說是孩子,連我大人都很難去辦到了。可以對孩子有所期待及要求,但不要強求一定要孩子成為你想像中的樣子,給予孩子成長時間,可以提點孩子的成長方向,例如不要打人,不要做危險的事情,明確你的規則,我認為可以讓孩子朝向一般大眾認知的社會觀前行,但是如何以及何時到達終點,請讓孩子自行決定。很重要的一點,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可以經由時間去解決,請給孩子孩子所需要的時間。(請不要誤會,此處家長還是需要教導孩子,只是看到成果的時間可能沒那麼快。就像是在外頭每次出門去哭鬧的孩子,慢慢會長成十次哭鬧五次、三次、一次,最後變得不哭鬧,在此期間仍需要教導,讓孩子慢慢改變。)


幫助孩子在現實中累積成就,增長自信


孩子有時候會有些好高騖遠的想法,或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此時我們需要幫助孩子訂立適當的計畫,慢慢累積自信,有了處理事情的經驗以及自信,孩子就會慢慢敢於嘗試一些新東西。其實這一個重點,也可以套用在大人身上。

在孩子身上我認為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你必須要教導孩子「失敗沒有關係,修正就好」的觀念。我的孩子是非常膽小,是個非常不敢嘗試而踟躕不前的一個孩子,此時我會與孩子好好說明,即便失敗也沒有關係,媽咪來幫你一起看、一起修正。承接前一個主題,真的失敗了,要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以及修正的方法,當孩子真的做到了以後,會非常開心也會大大增強他的自信心。此部分也與前面說的相同,給予孩子時間以及教導,孩子會慢慢成長,只要比一個月前的自己強就夠了。雖然我的孩子現在還有許多不敢嘗試的事物,但是比起以前十件事情十件不敢嘗試,現在已經慢慢有敢於嘗試的項目了,因此在教養部分真的不能太急躁,時間搭配教養(其中也必須包含足夠的練習)真的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心得


其實這本書的架構算是我非常不喜歡的一種寫法,一個故事搭配一個概念這種寫法很容易讓我抓不住本書所要描述的重點,但是目前透過劃重點、筆記以及多次閱讀,總算是比較容易將我心中的重點整理出來,對我個人來說算是一種成長。

本書中的觀點我大部分都是認同且在閱讀本書前就已經執行的,除了上述所提的部分,還有一項令我記憶較為深刻的概念就是「不要害怕對孩子說不」這個概念。對於界定明確的事項,不要給孩子模糊的空間,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就要明確告知孩子,不管小孩哭泣、鬧脾氣都一樣。以往我也是有過類似的概念,不要隨便對孩子說不,因為「不」這個字似乎對孩子發展會有不良影響。讀了這本書後,我突然領悟到,「不」是可以使用的,真的不能給孩子的還是要明確拒絕;但要注意的一點「不」不要濫用,不然可能會對孩子真的有不良影響。身為家長,需要明確把握好說「不」的情況,才能更有益於教養孩子。


佳句及重要觀念


我在本書中列舉的佳句及學到的重要觀念如下:

  • 在某些情況,必須明確告知孩子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他們才會有安全感
  • 正確教養的第一個步驟就是不讓孩子在情境中感受到不必要的情緒
  • 擺脫害怕制止孩子的心態,越晚說「不」,情況越糟
  • 尊重孩子的特性,才能找到正確的育兒方向
  • 透過「預告」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及減少排斥感
  • 幫助孩子調整不切實際的目標,並為他們帶來持續成功的經驗
  • 對於適應新環境不良的孩子給予支持
  • 將老師視為共同教養孩子的夥伴,老師提供的訊息也只是分享資訊
  • 教育是陪孩子一起打造走向孩子目標的道路
  • 不要為了不得已的事情向孩子道歉(例如環境不好被公司裁員或是發生意外),孩子需要體認的是「我們可以變得更好」

本書資訊


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
書名: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
原文作者: 최민준
譯者: 賴毓棻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2/05/25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