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 | 增強你的意志力 Day5


閱讀範圍






書名:增強你的意志力
作者: 羅伊‧鮑梅斯特, 約翰‧堤爾尼  
原文作者: Roy F. Baumeister, John Tierney
譯者: 劉復苓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01/15
閱讀範圍:
第6章 意志力可以鍛鍊嗎?—耐力藝術家的啟示
第7章 戰勝黑暗之心






學到的觀念


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透過鍛鍊來增強。根據實驗發現,情緒控制無法增加意志力(讓實驗人員在實驗期間皆保持良好心情),較有效的增強意志力方式則是改善日常懶散的習慣,例如說話內容(說得正確清楚),各種姿勢(走路,坐姿等等)。只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意志力就可以獲得改善。實行自我控制,即便只是一項,強化的意志力可以擴展到整個生活層面。

實行道德抗拒也可以增強意志力(抑制自己不要占別人便宜,不要做不好的事情),自我約束則可以鎖定目標,抗拒誘惑。

從事先承諾開始慢慢達成,進而養成新習慣。習慣可以啟動自動心理過程,讓此行為不過於耗費精力。

「為什麼」可以把注意力提升到更高層次,專注於未來,提高自我控制力;「如何」則會把注意力拉低到低層次,專注於眼前,降低自我控制力。


想法


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透過鍛鍊來增強,鍛鍊的方式則是改進日常習慣(此時會耗損意志力),當習慣真正養成,此時做相同的事情幾乎就不耗損意志力了,此部分也可以說明養成好習慣對自我的幫助有多大。同時書中也指出了,只要培養出一項新習慣,提升的意志力甚至可以影響到其餘的層面。這部分我也蠻有認同感的,當我可以達到A目標,相對來說,達到另一個B目標感覺起來會沒有那麼難。但是除了日常行為(說話,姿勢)等等,其餘要額外耗費時間的習慣(像是閱讀,學外語),我覺得最大的難點上會是時間,有家庭要照顧的人我認為在時間上真的比較不充裕。

不過蠻令我意外的是說今天讀的部分說明意志力無法控制情緒,情緒只能靠特別方式控制,像是看法轉變或是分心等等技巧,本來我以為這部分是與意志力有掛鉤的。這邊讓我認為.意志力可以改變的是行為,也可以靠改變行為來培養意志力。意志力是面對誘惑拒絕的能力(誘惑多半會讓人做出一些爛行為),因此意志力足夠的人可以抗拒誘惑,保存自身良好的樣子。



同樣,這裡繼續記錄一下先前設定的題目並加入在此部份得到的解答:(看起來當初所立的疑問現在通通都有解答了,再持續往後看有無更多補充)
  • 何謂意志力?
    • 其實書中沒有很確實的定義,這部分我給意志力的定義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自制力,包含思想,情感,行為,表現的控制能力。
  • 意志力帶來的效果?
    • 自我實現,讓自已,讓社會更好。意志力耗損的人易造成社會問題。
  • 意志力如何耗損以及恢復?
    • 思想,情感,行為,表現上任何有所控制的行為皆會耗損意志力。通常與自身原先想法相違背,需要有所[控制]時皆會耗損。
    • 做任何決定時,以及任何不情願的事情,意志力皆會耗損。
    • 腦中有未完成的事件時,可能會造成意志力耗損。
    • 透過飲食以及睡眠可以恢復意志力。
  • 如何避免意志力的不必要耗損?
    • 良好的自制力以及習慣。
    •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 說服自己現有狀況是好的。
    • 訂立目標以及適當實行計畫,下一步需要是自己做得到的,可以實施的。
  • 如何鍛鍊意志力?
    • 透過消耗意志力,改變日常行為(習慣)來增強意志力。
    • 當新的習慣養成後,該行為會轉變為較不耗損意志力的型態。
  • 意志力耗損帶來的後果? (看完結語後加碼問題及解答)
    • 容易做出短視近利的決定。
    • 容易做出偏於帶來安穩以及簡單的決定(只看單一層面)。
    • 需要意志力控制的項目皆會失控或表現較差(思想,情緒,行為,表現)。
    • 逃避去做決策(拖延)。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 | 增強你的意志力 Day4


閱讀範圍






書名:增強你的意志力
作者: 羅伊‧鮑梅斯特, 約翰‧堤爾尼  
原文作者: Roy F. Baumeister, John Tierney
譯者: 劉復苓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01/15
閱讀範圍:
第4章 決策疲勞
第5章 錢都花到哪去了?—「量化自我」知道






學到的觀念


做任何決策都會耗損意志力,比對蒐集資訊以及做決策,做決策消耗的意志力往往高於蒐集資料。當你是一位「樂在其中」(做喜愛的事情)的人,短時間內也許消耗的意志力較少(對比不情願之人),但是時間一拉長,兩者耗損的意志力其實相差不大。可以用購物的例子來說明:喜愛購物的人在短時間,也許覺得很開心都不會累,但是「強迫」購物的時間拉長,這時候耗損的意志力與一開始不情願購物的人是差不多的。比起自己做決定,幫別人做決掉耗損的意志力也較少。

在意志力充沛的情況下,能夠做出較好的決策,但是當意志力損耗後,容易偏向於做「全都要」、「安於現況」、「不改變」的決定。這是一個矛盾的現象,做好決策需要意志力,但是做決策卻會耗損意志力,意志力耗損後做的決策可能是不好的決策或逃避做決策(就是拖延)。當意志力耗損後,人們在做決策時會傾向於只考慮一種因素(像是價錢或品質只以其中一項做考量)或是接受店家建議的選項。補充葡萄糖(意志力能量),可以改善因意志力耗損造成短視的現象。

自我意識是把自己拿來和標準比較的過程,它有助於自我規範。透過監控可以提升自我意識,幫助覺察自身狀況。有了監控後,還要依據其結果訂立改善計畫(若狀況良好則持續監控)。
改善計畫的訂定最好是一次只改善一些,例如說喝飲料想要戒糖,可以先從原先的甜度(全堂)降為9分或是7分等自己可以接受的甜度,習慣後再進行下一階,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自我監控時,要著眼在已達成的項目或是未達成的項目沒有一定。著眼在已達成項目,可以提升自我滿意度;著眼在未完成項目,可以增加野心與戰鬥力。相對於自我努力,公開資訊會較有幫助,外人往往可以看出你的好與壞。例如想要減少隨意購物,可以將相關資訊分享給好友,讓好友來監督你。


想法


看起來是只要有「強迫」、「不自由」等類似行為就會造成意志力耗損,先前有讀到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心流」,在此狀態下精神集中,工作效率高,且事情做很久都不會累,我認為像這種行為應該就沒有造成意志力耗損,造成意志力耗損的根本原因應該是我前述所說的「強迫」、「不自由」。

所以在學到的觀念第一段提到的「樂在其中」,但是會意志力耗損,我認為並不是整個時段都處在「樂在其中」的狀態,完全的「樂在其中」,我認為意志力的耗損應該是不大的,或是比不情願的情況來的少很多。

自我監控的效果是否有這麼大呢?個人很好奇,因為我目前其實都沒有進到詳細的自我監控狀態,即便有監控,也只持續一小段時間。透過彈性習慣這本書,倒是有做簡易的監控,我認為對我來說監控的難點在於要耗費時間去確認狀況。簡易監控還行(事情有沒有做),困難的監控(事情有沒有做得好)對我來說還是難題。(目前這部分沒看出與意志力相關的部分,看起來比較類似習慣的養成)


同樣,這裡繼續記錄一下先前設定的題目並加入在此部份得到的解答:
  • 何謂意志力?
    • 其實書中沒有很確實的定義,這部分我給意志力的定義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自制力,包含思想,情感,行為,表現的控制能力。
  • 意志力帶來的效果?
    • 自我實現,讓自已,讓社會更好。意志力耗損的人易造成社會問題。
  • 意志力如何耗損以及恢復?
    • 思想,情感,行為,表現上任何有所控制的行為皆會耗損意志力。通常與自身原先想法相違背,需要有所[控制]時皆會耗損。
    • 做任何決定時,以及任何不情願的事情,意志力皆會耗損。
    • 腦中有未完成的事件時,可能會造成意志力耗損。
    • 透過飲食以及睡眠可以恢復意志力。
  • 如何避免意志力的不必要耗損?
    • 良好的自制力以及習慣。
    •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 說服自己現有狀況是好的。
    • 訂立目標以及適當實行計畫,下一步需要是自己做得到的,可以實施的。
  • 意志力耗損帶來的後果? (看完結語後加碼問題及解答)
    • 容易做出短視近利的決定。
    • 容易做出偏於帶來安穩以及簡單的決定(只看單一層面)。
    • 需要意志力控制的項目皆會失控或表現較差(思想,情緒,行為,表現)。
    • 逃避去做決策(拖延)。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閱讀筆記 | 增強你的意志力 Day3


閱讀範圍






書名:增強你的意志力
作者: 羅伊‧鮑梅斯特, 約翰‧堤爾尼  
原文作者: Roy F. Baumeister, John Tierney
譯者: 劉復苓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01/15
閱讀範圍:
第3章 待辦事項的大學問






學到的觀念


先從蔡格尼效應提起,蔡格尼效應就是指未完成的工作或是未完成的目標會盤旋在心中,直至事件消除。除了真正將事情完成,透過擬定計畫(確實地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做,需有具體步驟且自己可以做到的,例如,聯絡他人,需要具體為打電話或寫信給他人等方式)也可以消除蔡格尼效應。

那麼計畫要如何擬定呢?未完成的工作是個大目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來完成,依照每個月來規劃大約的目標,再依照每個月的目標擬定每日的計畫可以取到較好的效果。如果直接擬定每日的目標較為缺乏彈性,且易給人有強制感,效果不如保留彈性的每月目標來的好。

當要達成的目標有所衝突時,會有以下壞影響:
  1. 衝突的目標令人擔心:不知該作哪一個好,非自願的反覆思考是令人非常疲累的。
  2. 完成的事情會較少:因為目標有所衝突,反而令人舉步不前。
  3.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慎選目標非常重要,書中舉例二戰中的女將軍有提出一個訂立目標的方法,就是將要達成是事項依優先順序排好,再將排序三以下的事項刪除。

在處理事項方面,書中有引用大衛.艾倫的整理術,提及如下:
  1. 寫下所有要處理事項以及每個事項的下一步具體行動(此部分貼合消除蔡格尼效應的步驟)。
  2. 不需要採取行動的事項或物品,可以丟棄。
  3. 若是在兩分鐘內可以處理好的事情,就馬上去做。
  4. 一次處理一件凌亂的事情已是極限。
透過減少待辦事項,還給大腦一個平靜的時刻。


想法


其實本章節一開始是說要如何擬定計畫,也沒有提到意志力,讓我頓時有些斷層。讀到後面大概才了解作者的用意,這部分個人私自將其體會為因為蔡格尼效應引發的解說(所以我在前面的觀念將蔡格尼效應擺到前方)。我將蔡格尼效應歸類到會耗損意志力的事件,因此透過擬定有效的計畫,來減少意志力的耗損。

這部分有幫我釐清一個概念,我先前的觀念是將未完成事情寫下就好,沒有想到下一步操作,本書中有說明,除了寫下外,還需要寫出具體的下一步行動,才可以讓蔡格尼效應消除,這算是我新學到的一項新知。

以及目標衝突會帶來的影響,因為我之前遵照彈性習慣書籍中提及的,只選擇了三樣事情來培養習慣,所以沒能察覺到這一點。不過書中還時有提及工作以及家庭的例子,這兩項目標其實是會有一些衝突的,最好可以找到一個合適平衡兩者的目標,不然在目標衝突的狀況下,可能會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同樣,這裡繼續記錄一下先前設定的題目並加入在此部份得到的解答:
  • 何謂意志力?
    • 其實書中沒有很確實的定義,這部分我給意志力的定義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自制力,包含思想,情感,行為,表現的控制能力。
  • 意志力帶來的效果?
    • 自我實現,讓自已,讓社會更好。意志力耗損的人易造成社會問題。
  • 意志力如何耗損以及恢復?
    • 思想,情感,行為,表現上任何有所控制的行為皆會耗損意志力。通常與自身原先想法相違背,需要有所[控制]時皆會耗損。
    • 做任何決定時,以及任何不情願的事情,意志力皆會耗損。
    • 腦中有未完成的事件時,可能會造成意志力耗損。
    • 透過飲食以及睡眠可以恢復意志力。
  • 如何避免意志力的不必要耗損?
    • 良好的自制力以及習慣。
    •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 說服自己現有狀況是好的。
    • 訂立目標以及適當實行計畫,下一步需要是自己做得到的,可以實施的。
  • 意志力耗損帶來的後果? (看完結語後加碼問題及解答)
    • 容易做出短視近利的決定。
    • 容易做出偏於帶來安穩以及簡單的決定。
    • 需要意志力控制的項目皆會失控或表現較差(思想,情緒,行為,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 | 增強你的意志力 Day2


閱讀範圍






書名:增強你的意志力
作者: 羅伊‧鮑梅斯特, 約翰‧堤爾尼  
原文作者: Roy F. Baumeister, John Tierney
譯者: 劉復苓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01/15
閱讀範圍:
第1章 意志力不只是一種比喻
第2章 意志力的能量從哪裡來?






學到的觀念


在生蘿蔔實驗中,實驗人員被分為兩組,一組可以吃美味的餅乾,另一組只能吃生蘿蔔。在接下來的測試難題實驗時,吃美味餅乾的組別在解題時可以堅持比較久,吃生蘿蔔的那一組則效果較差,原因推測於生蘿蔔實驗組的人員在抗拒美味餅乾(強制自己不去吃)的同時耗損了意志力,所以在接下來需要意志力解題的階段中成果沒有第一組來得好。

髒襪子實驗中也證實寫好作業以及收拾好髒襪子只有一件事情能夠做好,因為寫好作業便沒有多餘意志力去收拾襪子。以上實驗接說明意志力的存在。意志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當意志力受到耗損,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會變差,變得容易放棄,情緒容易失控且慾望也來得更強烈。

意志力是限量供應的,會越用越少,且處理所有事情使用的意志力是同一個來源。因此一次只執行一項工作可以減少意志力的耗損。意志力的使用主要用於四個面向:
  1. 思想控制:為了減少意志力耗損,會說服自己現有狀況是沒有問題的(常見於推銷人員)
  2. 情緒控制:讓自己不要哭,笑等控制情緒
  3. 衝動控制:拒絕誘惑(美食,抽菸,購物等等)
  4. 表現控制:專注解決問題並堅持


血糖含量低時(或是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人會變得難以控制自己,甚至會與犯罪行為相關,與意志力耗損的狀況相符,此部分表現葡萄糖與意志力有關聯。實驗人員做了一項實驗,在帶有字幕的影片分為兩組,一組人強迫其不准看字幕,一組人則可以隨意,實驗結果顯示不能看字幕的組別,其身體內葡萄糖含量大為降低,意即使用意志力會耗損葡萄糖。同樣的補充葡萄糖就可以幫助恢復耗損的意志力,增進人控制自我的能力。女性的經前症侯群也是身體將葡萄糖大量移往生殖系統,大腦內葡萄糖含量不足,因此易出現情緒暴躁,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現象。

如何恢復意志力:

  1. 飲食:補充糖類只是實驗實人員想要快速看到結果的操作,想要穩定的自制力還是要進行低升糖飲食為佳。生病時,把葡萄糖留給免疫系統,即便勉強去上班,身體未必有多的能量可以分配給大腦,如此,工作效果也不會好。
  2. 睡眠:降低葡萄糖的使用量以及提升葡萄糖的使用效能。睡眠不足會損害葡萄糖的處理過程,進而讓自制力降低。


想法

今天讀到的篇章非常精采,在女性經前症候群的部分有讓我啟發到,也許我下次可以試著透過飲食,看經前症候群造成的情緒不穩定是否能改善?還有一點就是常常聽到節食失敗的例子,是不是就是因為沒有飲食補充足夠的意志力,導致最後功虧一簣?做自己不愛做的事情真的非常容易感覺疲累,我覺得這應該也是因為意志力耗損了。

書中還有提及意志力耗損是非常難覺察到的狀況,當發現自己情緒起伏過大,易生負面情緒就需要多加注意了。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在意志力耗損的狀況下去做(即便做了也有可能做不好)。以及,有時候壓力很大會想要大吃大喝,也有可能是因為意志力耗損,需要補充能量,這部分看起來好像還挺合理的,只是大吃大喝的項目需要挑選,避免過胖。


同樣,這裡繼續記錄一下先前設定的題目在此部份得到的解答:
  • 何謂意志力?
    • 其實書中沒有很確實的定義,這部分我給意志力的定義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自制力,包含思想,情感,行為,表現的控制能力。
  • 意志力帶來的效果?
    • 自我實現,讓自已,讓社會更好。意志力耗損的人易造成社會問題。
  • 意志力如何耗損以及恢復?
    • 思想,情感,行為,表現上任何有所控制的行為皆會耗損意志力。通常與自身原先想法相違背,需要有所[控制]時皆會耗損。
    • 做任何決定時,以及任何不情願的事情,意志力皆會耗損。
    • 透過飲食以及睡眠可以恢復意志力。
  • 如何避免意志力的不必要耗損?
    • 良好的自制力以及習慣。
    •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 說服自己現有狀況是好的。
  • 意志力耗損帶來的後果? (看完結語後加碼問題及解答)
    • 容易做出短視近利的決定。
    • 容易做出偏於帶來安穩以及簡單的決定。
    • 需要意志力控制的項目皆會失控或表現較差(思想,情緒,行為,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 | 增強你的意志力 Day1


閱讀範圍






書名:增強你的意志力
作者: 羅伊‧鮑梅斯特, 約翰‧堤爾尼  
原文作者: Roy F. Baumeister, John Tierney
譯者: 劉復苓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01/15
閱讀範圍:
前言 意志力:人類最強大的力量
結語 你可以更有意志力—只要你不拖延





學到的觀念


從維多利亞時代到現代關於意志力的主流觀點變化,以[棉花糖實驗]說明在年紀小時能夠展現意志力控制自己的人,長大更受人喜愛,更有自制力也更成功。每個人的成功都是[自制]與[努力不懈]的成果。

意志力在做任何決定以及做自身不愛做的事情時皆會耗損,透過習慣以及事先訂立目標減少意志力的耗損。當事情變得難以決定或是變得比平常還不想做事情,可能就是意志力耗損了。當意志力耗損後會更容易做出短視近利或是安穩簡單的決定。(這通常不會是對你最好的決定)睡眠及食物可以幫助意志力恢復。

拖延只有在事情前期可以放心,當期限接近時反而會承受更大壓力,且事情成果也會較差,對於成果及健康都有不好的影響。但透過拖延壞習慣,反而可以得到較好的成果,想要大吃大喝時,拖延一下,可能之後就不想吃了。

養成習慣需要不太大的改變,太大的改變往往讓人無法養成習慣。(像是天天大吃大喝,突然變為不吃不喝,較理想的狀況是縮減為吃九成或是七成,慢慢累進),且在一段時間後需要監督自己,觀看自身狀況以及是否還有長期可改善的空間,甚至可透過小獎勵激勵自己持續進行。

棉花糖實驗:請小朋友等研究人員回來後再吃棉花糖,此時可以吃兩顆。(延後享受,抑制慾望)


想法


經過前一本書閱讀心得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影響,我這次先讀前言和結語,讀完書再看看效果如何。本書前言在探討意志力是否真的存在,等待後續章節再看詳情。

目前看起來是自制力與良好習慣可以讓人成功,也可以減少意志力耗損。在結語處有提及一些養成習慣的方式,與先前讀過的閱讀心得 | 彈性習慣也有重合,所以這部分在之後觀看正文時可能可以加速閱讀。

在此前我也設定了一些觀看本書的目的,看樣子有些部分在結語處有簡易解答,在此先記錄下來:
  • 意志力如何耗損以及恢復?
    • 做任何決定時,以及任何不情願的事情,意志力皆會耗損。
    • 透過飲食以及睡眠可以恢復意志力。
  • 如何避免意志力的不必要耗損?
    • 良好的自制力以及習慣。
  • 意志力耗損帶來的後果? (看完結語後加碼問題及解答)
    • 容易做出短視近利的決定。
    • 容易做出偏於帶來安穩以及簡單的決定。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閱讀心得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概述

本書提出了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透過在單位時間內多次的閱讀次數增進對於書本的理解力來提高閱讀效率。此外,作者還提出了許多關於閱讀的見解,閱讀的好處多多,透過三次閱讀法更可以讓自己的短時間內成長!


在本書中得到的收獲及成長

  • 了解「間歇高效率三次閱讀法」是如何運作的。
  • 了解閱讀可以帶來的好處。
  • 如何閱讀才能夠讓自己真正成長。


探討點

聲明:以下論述基點為本人閱讀書籍後的理解,有可能並非作者要表達的原意。

作者提出的間歇高效率三次閱讀法,以一本200頁的商業書,100分鐘讀完為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1. 第一次閱讀:10分鐘閱讀書本大綱,以及快速翻閱整本書,了解書本的整體架構。
  2. 第二次閱讀:50分鐘詳細閱讀,將重點使用螢光筆標記,這一次主要的功是在抓出整本書的重點。
  3. 第三次閱讀:共40分鐘,前10分鐘再次閱讀第二次閱讀畫出來的重點,並使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標記(此為真正的重點),後30分鐘試著對於重點做抄寫或者對話(有自己的感悟)。


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方法是利用短時間內多次閱讀讓自己加強理解,且可以對於重點部分做加強。透過與書本(作者)對話更可以讓書本的觀念內化,真正讓自己有所成長。

以下為作者提出的概念,我也對此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目的的閱讀,把閱讀當成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訂立計劃表去執行它

作者對閱讀分成兩種種類,一種為「散步式」的閱讀,像是讀小說;一種則是「登山式」的閱讀,像是讀商業書、紀實書之類的。通常前一種就是娛樂用的,對於自身成長較沒有幫助,而後一種是真正讓人有助益的書籍。我認為作者使用登山來比喻非常好,因為會有登向峰頂的目標,有了目標才會對要如何達成有所規畫及想法。此部分其實是我先前有所欠缺的,我目前讀書都只在於挑一本書,並未先預想書本可能給我帶來的助益,所以在閱讀時就比較沒有專注在抓重點,我想從下一本書開始,可以先試著預想我要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再來讀,看是否能夠更快速抓住重點。

但是作者提出的三次閱讀法,我認為比較適用於紙本書籍,因為內含了畫重點以及寫感悟,對於我這種使用手機閱讀的讀者較不適用。其次,我認為50分鐘的時間其實不是很好抽出來,因為現階段要找到一個50分鐘不被打擾的時間,我認為有點困難,所以這本書提出的方式其實不太適合我目前的生活。最後一點,在第三次閱讀,需要抄寫(抄寫內容可以幫助記憶)或是寫自身心得,我認為40分鐘對我來說還蠻難達成的,我認為寫字其實還蠻耗費時間的,如果書本的內容真的很空泛,那才有可能。

還有一點,單位時間內快速閱讀多次以及緩慢閱讀一次,前者帶來的效益會大於後者,這點我是贊同的,相同的內容讀了多次真的好像會比較容易理解。以我目前的讀書方式其實也是花三個步驟,與作者的方式有點類似,以下是我的閱讀步驟:

  1. 閱讀書籍大綱,並繪製心智圖。
  2. 閱讀書籍內容,以自身習慣做閱讀(可能一日一個章節,依據書籍內容作調整),對於步驟1的大綱心智圖寫下各章節重點。
  3. 利用心智圖再總覽書籍內容,寫出心得文分享。

有進行「分享」這個操作會比較有進行思考的過程,對於吸收書籍內容幫助會比較大,這部分我自身的體驗與作者想法是吻合的。對於各章節內容有抒發自身感悟,才是真正有思考過書本內容,而不是讀過去就算了。


大部分的商業書只有20%是重點,所以學會如何挑重點很重要!

其實以本書來說,三次閱讀法的操作篇幅其實只佔了書本不到20%(個人認為),本書其餘篇幅都是在說明對於閱讀作者的想法,像是閱讀的好處,以及重複描述為何要進行三次閱讀,每一次閱讀的步驟可以帶來什麼。如果只是要說三次閱讀法的操作步驟,其實我上述就有說明了,與作者說的商業書只有20%是重點相符。但我認為其實作者其餘篇幅對我的幫助其實也蠻大的,所以在此部份我也是在思考,是真的只要抓住重點嗎?還是其餘篇幅也要留意?這部分我想等我在閱讀多一點書籍,可能會更有感觸。

不過作者也有提出了,要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最好要讀3~5本的書,不要害怕其中重複的概念,重複的部分才是重點。這個觀點對我來說蠻有啟發的,以前我讀了相同領域類似的兩本書就會覺得怎麼都差不多,這個觀念可以讓我重新審視該領域真正重要的知識,以及不同作者間帶來的差異性,即便這個概念不是所謂的本書重點,但我仍認為讓我有所獲益。


推薦給以下人群

  • 想要提升閱讀效率的人。
  • 想要了解閱讀好處的人。
  • 讀完書總是一下子就忘記(或是抓不住重點)的人。


閱讀過程心得

對於我的閱讀過程心得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觀看我的每日閱讀筆記記錄喔!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1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2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3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4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5


結尾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雖然我個人是已經有一套自己的閱讀方式,但是此書帶來的關於閱讀的好處還是讓我有所獲益,如果你對於閱讀有任何看法,迎留言或來信跟我一起討論分享喔!

原文作者: John Kim,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11/25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5


閱讀範圍






書名: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原文作者: John Kim
譯者: 葉廷昭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25
閱讀範圍:
第5章 深入閱讀:第三次四十分鐘,寫下自己的體悟






學到的觀念


第三次閱讀花費40分鐘,前10分鐘主要的任務是將第二次閱讀畫重點的部分再次找到重點,並使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註記,後30分鐘則為這些重點你認為重要的地方作抄寫,更進一步可以寫下感悟。

以下為作者在此章節提出的相關觀點:
  1. 透過抄寫可以加深大腦的記憶連結,將重點記住。
  2. 自己書寫可以對事物的觀點更客觀。(這部分我覺得很奇怪,自己書寫不就都是自身的主觀想法了嗎?為何反而可以以客觀觀點觀看事物?)
  3. 寫作必須要有主題與邏輯脈絡,是完善思考力的關鍵。
  4. 善用書本留白處作筆記,與作者共同創作或是對話。
  5. 書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或是深入舊世界的道路。
  6. 分享新知識可以給你,給對方都帶來好處。
  7. 不能只看重點的書籍,作者幾乎不碰。
  8. 看每本書前都要準備好3個問題:
    1. 作者撰寫書本的用意?
    2. 書本的關鍵內容是什麼?
    3. 書本的內容要如何應用在生活上?對於書中有什麼疑問及想法?

想法


終於把本書讀完了,其實本書對於高效率閱讀這件事情的重點在我看來就是「掌握全書脈絡,抓住重點,多讀幾次,最後抒發心得」。

作者在此部分對於抄寫極度推薦,因為能夠加深大腦記憶關聯,其實這與我先前學到的Effort Principle的說法類似,耗費越多心力的事情越容易記住,但我認為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要記住的事物在你的大腦中必須有所思考以及回想,而非只是單純的抄寫。所以分享,將觀點以自己的想法說出這一點更為重要,因為能夠以自己的想法說出,幾乎是一定會思考過的,對啟發思維以及記憶的幫助會更大。

我認為作者前述所說,有目的的閱讀可以幫助抓重點,因為你要找尋達成目的的解答。會盡力想要抓住書中重點來解決問題,這點我也是很認同,只是過於專注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可能會忽略別的風景。(其實這部分的想法有暗暗吻合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3的內容,原來「分析式網路」真的可以聚焦以及導向封閉)我認為這點就是trade-off了,是要讀得快還是要讀得完全?由個人取捨,目前個人是傾向於讀得完全,但也寄望可以在同時加強過濾重點的能力,加快速度,我想這部分只能靠多多增加閱讀經驗來達成。

此外對於40分鐘要可以寫出全書筆記以及感悟,我認為真的是個挑戰,因為以個人抄寫英文單字筆記的經驗,40分鐘根本寫不了很多文字阿,所以我還是維持我的步調慢慢來吧!不過作者提出的這3個步驟,卻意外讓我在學習英文(彭蒙惠英語)時格外有收益,先自行讀一遍課文,會發現看不懂得或是聽不東的單字或意思,第二遍再聽講解,真的會比較關注到先前有疑問的部分,嘗試去找出問題的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4


閱讀範圍






書名: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原文作者: John Kim
譯者: 葉廷昭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25
閱讀範圍:
第4章 正式閱讀:第二次五十分鐘,掌握重點和細節







學到的觀念


第二次閱讀花費50分鐘,主要的任務是畫重點,為第三次閱讀鋪陳(作者建議可以利用螢光筆在書上畫線)。

以下為作者在此章節提出的相關觀點:
  1. 利用自身當下遇到的問題或是想要學習的觀念來進行挑選要閱讀的書籍。
  2. 閱讀多本相同領域的書籍,遇到相同的內容不要緊,因為那才是重點所在。
  3. 對於較難讀懂的經典或是學術書籍,事先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時代背景可以幫助理解。
  4. 吸收到的知識要能夠使用出來才真正是你的。
  5. 遇到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就不適用這100分鐘三次閱讀法了。
  6. 在書店中閒逛時遇到好書的機會會比在網路上來的高。
  7. 多讀書,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並且學習覺察在語言背後的心意。
  8. 以身作則,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

想法


看到這邊,其實可以發現,本書書名的中心思想(三次閱讀)其實都只有使用一小段篇幅解釋。正符合作者所說的商業書有八成都是「為了填補」而加上去的文字。

其餘內容大多是作者對於閱讀這件事情的想法,當然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概念,像是如何挑選書籍之類的(依讀者當下需求),不過這也只能夠挑選書本類型,書本實際內容是不是真適合你,還是需要經驗累積才能看出。在這部分我認為對我來說收穫較大的會是同一領域書籍閱讀的部分,此前我的想法是看了好幾本書內容都差不多,不會想再看相同領域的書籍,但是作者在此提出了,這些相同的部分就是重點所在,讓我反思到其實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我抓住重點,更可以比較出不同處的差異性,進而挑選或是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還有一項就是關於作者生平,其實我以前挑書也是沒有在看作者生平的,但是讀了幾十本書之後,發現這其實還蠻重要的,我本身也有發現通常經歷豐富的作者,寫出來的書會對我較有幫助也較有說服力。

雖然總體上在書名關鍵部分「間歇高效率三次閱讀」的部分著墨到目前不是非常多,但作者對於閱讀的想法分享也是讓我收益蠻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3


閱讀範圍






書名: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原文作者: John Kim
譯者: 葉廷昭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25
閱讀範圍:
第3章 掃描式閱讀:第一次十分鐘,了解全書樣貌







學到的觀念


作者較為詳細的說明第一次的10分鐘閱讀該如何進行:先翻閱目錄,了解書籍大概架構,在快速掃過一遍,了解書中對你來說重要的點在那些部位(可專注在你讀這本書的目的),作者還推薦可以先觀看結語部分,了解作者在這本書中想要帶給讀者什麼樣的觀念。待之後第二次閱讀時再詳細觀看這部分。

以下為作者提出的有效率閱讀可以帶來的好處以及建議:
  1. 訂立嚴格的閱讀時間,把閱讀當成是一件嚴肅且必要的事情,可以增進閱讀效率。(閱讀並非只是「有空才做」的選擇)
  2. 訂立閱讀時間,可以增進自己的閱讀速度,讓人可以在單位時間內閱讀更多書籍。
  3. 閱讀書籍多了,可以培養抓重點的能力,讓人能在短時間判斷該書值不值得閱讀。
  4. 對於不值得閱讀的書籍,作者建議直接放棄,將時間花在更值得閱讀的書籍上。
  5. 短時間多次閱讀的效果會大於同等時間內只閱讀一次。(就是單位時間內,閱讀次數多可以讓人更容易理解,效果更好)
  6. 將閱讀時間縮短,更有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讓閱讀這件事情可以持續下去。
  7. 閱讀與旅行相同,品味後細細咀嚼自身的成長再表達出來,獲益更大。

想法


今天閱讀的章節是關於第一次閱讀10分鐘的部分,作者一直在強調快速閱讀以及閱讀次數可以帶來的好處,這部分已經簡述在上面,就不多說了。但是有一點個人有點想要吐槽的是,作者說第一次10分鐘,第二次50分鐘,第三次40分鐘是很容易抽出來的時間,個人是不認同的,10分鐘還可以,但50分鐘與40分鐘個人覺得不算短喔!這段時間我覺得沒那麼好抽,當然作者後還來也有提及可以將時間拆分不需要一次讀完,其實重點就是控制閱讀時間不要太長,以享受高效率閱讀帶來的好處。這部分沒有問題,單純只是作者的描述過於武斷,讓我讀了不太認同而已。

其次,在剛開始閱讀,功力不夠高深的時候,這短短10分鐘的第一次閱讀真的能讓新手讀者快速找到自己要的嗎?個人持懷疑態度。因為我印象中我剛開始閱讀的時候也有使用過這種快速掃過法,但是第二次讀的時候還是會發現其實第一次我並沒有將重點全部抓住。這就有一個值得討論的點了,究竟是要把書中對你有幫助的點全部抓起來?還是可以漏掉一些呢?當然採取漏掉的方式是可以快速閱讀,但是沒有收穫到的部分還是讓人覺得遺憾。所以作者這套方法我覺得目前並不完全適合我,我還是丟不掉想要全部抓住的想法,也許等日後閱讀量多了我可能才可以克服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2


閱讀範圍






書名: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原文作者: John Kim
譯者: 葉廷昭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25
閱讀範圍:
第2章 不只獲得知識,更能豐富人生








學到的觀念


了解作者為何喜愛讀書以及作者對於閱讀的想法,在此整理序列如下:
  1. 閱讀藉由與作者對話及反思可以提升思考能力。
  2. 設定目標和期限,把閱讀當成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
  3. 揣摩作者的思路,提升自己的思考模式(作者以自身為例,透過閱讀日本岩波文庫,提升自己的日文能力)。
  4. 閱讀可以讓自己成長,過得更好。
  5. 透過閱讀學習先賢,進一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作法或是思想。
  6. 不要將閱讀當成思考,不要將作者的想法直接當成自己的想法,可透過實踐開發出屬於自己的思想。
  7. 網路文章和報導無法取代書籍。

想法


今天讀到的部分幾乎都是作者藉由自身經驗闡述他對於讀書的看法,基本上來說大致上我是認同的。目前我與書中理解到的觀念差異處在於設定目標和期限,作者認為讀書是一件(我認為)嚴肅的事情,因為必須設定目標和期限。設定目標我是認同的,期限的話我認為對我來說會增添壓力,學習需要一點難度,但是不要太多否則容易落入壓力的陷阱,所以我認為調整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步調很重要。(當然作者並沒有特別傳達硬要逼人期限內讀完書這種觀念,只是書中的描述給了我這種感覺)

還有一點就是網路文章無法取代書籍,其實這點有點地圖炮了,因為網路也會有些值得深入思考的文章,而書籍也是有我認為觀念沒那麼深入的。我認為關鍵不再網路或是書籍,而是帶給你的內容能不能讓人省思,提升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Day1


閱讀範圍






書名: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原文作者: John Kim
譯者: 葉廷昭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25
閱讀範圍:
第1章 高效又過目不忘的閱讀策略







學到的觀念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利用多次閱讀加深記憶及理解力,對於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跳過。以下為簡易說明:(以閱讀一本商業書200頁為例)
  1. 花費10分鐘,進行概括性的閱讀,了解書籍的整體架構
  2. 花費50分鐘,進行深入閱讀,並將認為的重點標出來
  3. 花費40分鐘,對於重點表達自己的想法
作者提出閱讀主要是要了解書本作者的思考模式,進而修正自己的觀點,這才是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而並非只是將作者的觀點照單全收。一本書中精華其實只佔整本書的20%,學會抓重點可以增進閱讀效率。


想法


其實就目前看到的部分,與我現在的閱讀方式有點類似,我第一次會先依照書本大綱做心智圖(如是大綱不夠詳盡,我會依照書本內容粗體字的部分來做),這就符合作者所說的第一次概括性閱讀;第二次我會依照心智圖的分支,在閱讀時儘量在該段找出一兩個重點,這也符合第二步驟地深入閱讀抓重點;第三次我會總覽心智圖做個複習,將較有感觸的論點提出來寫成心得。其實在我閱讀的流程改進中已經隱隱吻合作者提出的閱讀方式了(差異應該是在我不是一口氣讀完第二次,而是會先當天讀的部分先做整理,等於是2,3部分有些混搭)。目前我是覺得我在第二部分深入閱讀時,寫的重點內容有時候還是照搬書中內容,希望有一天可以進步到完全以我自己的言語寫出。

依據作者提出的200頁商業書,100分鐘讀完,我覺得對現階段的我來說有點困難,200頁商業書我大約要花150分鐘,期望以後可以進步到時間縮短。此外作者還有提出看一本書一定要有目的,我認為相當有道理,有目的才能抓出你要的重點,之後閱讀書籍時我也應該要訂一個目標。以這本書來說,希望能夠提升閱讀效率,看看作者提出的方法,是否能讓我現有的讀書方式還有修正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閱讀心得 | 助人改變

 

概述

本書介紹的是幫助別人的「同理心教練法」,從此教練法的好處開始說起,並詳細說明如何透過「同理心教練法」來幫助別人尋求他們的夢想。此外,也提出了許多令人可以自我反思的想法及實作幫助讀者自我覺察。


在本書中得到的收獲及成長

  • 了解「同理心教練法」帶來的好處及如何操作。
  • 了解「同理心教練法」與「追求服從教練法」的差異所在。
  • 如何反思日常的自己是如何受到生活環境(人、事、物)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造成的後果。


探討點

聲明:以下論述基點為本人閱讀書籍後的理解,有可能並非作者要表達的原意。

其實我想將這本書理解為如何指導別人的書,因為「教練」這個詞彙在讀到本書前我沒有聽到過這個詞彙是如此使用的,對我來說指導可能更為貼切。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推廣「同理心教練法」,因為這個教練法能夠幫助別人尋夢,讓改變能夠更持久。這個方向我也是認同的,以我自身經驗來說,也是自我有察覺,才會想要做改變。本書主要的觀點就是如何去幫助別人覺察,所以書名會叫「助人改變」。書中每一個章節都會有章節總結、思考與對話指南,我認為此部分對於自我覺察也是有裨益的。以下就個人受影響較深的部位來作探討:


負向情緒吸子與正向情緒吸子需要互相平衡

其實對於這兩個專有名詞,個人對詳細意義並不是很確定,我個人是將他們理解為這樣的:能夠引發人正向情緒的(諸如快樂、高興、積極…),就是正向情緒吸子;而引發人負向情緒的(諸如恐懼、厭煩、害怕…),就是負向情緒吸子。我先前的觀念是,只要有正向情緒就好,儘量不要有負向的情緒出現,這種想法其實現在看來有點矯枉過正,若是只有正向情緒,容易陷入過度樂觀的情境,會對所有事情都不在乎,因為總是有辦法解決的。當然這樣想並沒有錯,但將關注點提升至何時解決以及使用什麼方法解決,只有正向情緒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書中有說明,正向情緒會與發散的想法做關聯,雖然可以接受新資訊,但卻缺少了聚焦與集中,因此過度樂觀反而無法將目標關注到真正需要關注解決的地方。而負向情緒吸子引發的效果則可以側重在聚焦以及解決問題,所以適當的負向情緒吸子可以幫助聚焦問題,而正向情緒吸子則可以對問題懷抱開放性的學習去找出較好的解答。這算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況,我比對了一下我自身運動習慣的經驗,其實也是與其符合的。在一開始我是發現身體健康狀況不太好,日常生活有些困難,此時引發了我的負向情緒吸子,讓我聚焦到我需要增加肌肉,讓我發現我當前的生活習慣是會造成不良影響的,經過一段時間,我也在運動中找到樂趣,正向情緒吸子被引動,讓我可以堅持下去。

如果沒有啟動正向情緒吸子,我只想要解決肌少的狀況,那麼在日常生活沒有問題後,我可能就會停止運動(因為問題已經解決)。因為我只想要解決肌少的問題,而沒有尋求長久的改變。「同理心教練法」會是一個一直持續改變追求的過程,而不是目標達到就沒動力了,這正是同理心教練法值得推廣的精隨所在。

正向情緒吸子與負向情緒吸子都非常重要,需要平衡,書中有提到一個負向情緒吸子需要二至五個正向情緒吸子來配合。我這邊自我的理解會是負向情緒吸子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問題,將問題聚焦,但是一旦聚焦後,就要馬上切回正向模式,畢竟負向模式久了也會造成壓力對身體心理造成損傷。


如何幫助別人覺察夢想

書中有幾個魔法問句及範例,個人是覺得還蠻有意思的,我認為最容易讓人幻想理想生活的問題就是「中了大樂透後,你的生活會變得怎麼樣?」這個事情我也常常幻想,的確可以描繪出排除金錢壓力後你想要過的生活,但是難點在於,我所幻想的理想生活並沒有工作這一項,我要如何去朝這個目標邁進?所以對於資本不夠雄厚的我,想要去追夢還是挺困難的一件事情。畢竟我還是沒有這個勇氣去脫離舒適圈來面對未知的未來,現實上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考量的。

除了上述排除金錢壓力的覺察法外,本書還有提供許多值得關注的品質(像是財富、健康、家庭、創意、自由、規則…等等項目),透過排除法來發掘對自身重要的事物;或是想像十年之後的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怎麼樣的人?


推薦給以下人群

  • 想要幫助別人尋夢的人。
  • 上位者(家長、教師、主管)。
  • 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的人。


閱讀過程心得

對於我的閱讀過程心得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觀看我的每日閱讀筆記記錄喔!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1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2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3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4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5


結尾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雖然之前已經有閱讀過一些心理或是領導方面的書籍,單此書還是有給我不錯的啟發,如果你也有對於如何指點、教練別人有所疑問或心得,歡迎留言或來信跟我一起討論分享喔!


作者: 理查‧博雅吉斯(Richard E. Boyatzis), 梅爾文‧史密斯(Melvin L. Smith), 艾倫‧凡伍思坦(Ellen Van Oosten)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12/03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5


閱讀範圍






書名:助人改變
作者: 理查‧博雅吉斯(Richard E. Boyatzis), 梅爾文‧史密斯(Melvin L. Smith), 艾倫‧凡伍思坦(Ellen Van Oosten)
譯者: 戴至中, 王敏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12/03
閱讀範圍:
第九章 認清可教練時刻
第十章 同理心的召喚





學到的觀念


教練需要認清受教練者的可教練時刻,時時都會是可教練時刻,大方向如下:
  1. 受教練者沒有體察到的臨界處境或是學習機會
  2. 受教練者懷抱著開放的學習心態
其中人生或是職涯轉型的時刻是較為明顯的處境。在以下情況,對教練法是一種挑戰:
  1. 受教練者滿足於現況→此時要協助對方維持,而非轉變
  2. 受教練者所處的環境不允許完全的改變→需要幫助對方聚焦於可接受的核心價值
  3. 有多個理想,但是它們卻互斥→協助受教練找排出優先順序
  4. 對現有路徑太過投入,無法轉換→自身並不想改變,需要將焦點關注到近期
  5. 受困在「應當的我」→協助受教練者重新體認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想法


今天讀到的部分其實套用自我教練應該也行,不過需要自身細細體認。我認為對我觸感較大的部分是先前提過的:個人願景是會改變的,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個人願景,這部分有呼應到今天學習的,人生的重大時刻(結婚生子)或是職涯轉換。目前我也一直在這一塊猶疑,到底需要不要轉換跑道。我認為對我最困難的點應該是踏出舒適圈,或是找到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這本書整體上來說還不錯,不過有些部分我認為有點晦澀難懂,在概念上來說與我的想法與自身體驗蠻類似的,不過在現實生活上要接觸到這種教練型的人好像真的蠻難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過。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4


閱讀範圍






書名:助人改變
作者: 理查‧博雅吉斯(Richard E. Boyatzis), 梅爾文‧史密斯(Melvin L. Smith), 艾倫‧凡伍思坦(Ellen Van Oosten)
譯者: 戴至中, 王敏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12/03
閱讀範圍:
第七章 耕耘共鳴關係
第八章 創造教練或幫助的文化





學到的觀念


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無論正面還是負面,教練需要注意被教練者的狀況,也要注意在自身負面情緒高漲時或是壓力大時不要進行教練作業。教練與被教練者需要激發正向情緒、共享願景及同理心才能獲得較高品質的成果。教練需要體認到,你針對的並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需要時間的改變過程。傾聽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從了解自己與對方的共通點(同理),到深入了解對方,最終能夠了解對方沒有說出口的話。


要創造企業的教練文化,有三個方向:
  1. 建立同儕間兩兩配對,互相教練
  2. 由主管擔任教練
  3. 尋求內部或外部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士

想法


今天讀到的部分沒有給我煥然一新感覺,比較有感覺的點只有「情緒不好時,不要進行教練」這件事情。其餘部分的描述大部分只有理論或是經驗分享,比較沒有比較具體的做法,感覺是只能意會。也可能是我理解力比較差,所以較沒有共鳴。打造企業文化的部分與我關係比較遠,所以也是比較無法產生共鳴的點。

對於昨天閱讀的部分倒是有一些新的想法:昨天讀到分析式網路可以用以解決問題,會被負向情緒吸子啟動,後來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其實與負向情緒吸子應對的是壓力,通常在壓力極大的狀況下是很難處理好一件事情的,所以我認為這部分,我們需要負向情緒吸子啟動的部分應該關注在「集中焦點」,真正好的解決事情的方法真的能夠靠負向情緒吸子啟動嗎?這點我抱持懷疑。又分析式網路只會被負向情緒吸子啟動嗎?我個人是覺得還蠻矛盾的,當然也許也有可能是我個人理解錯誤,所以這部份就當作是個參考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3


閱讀範圍






書名:助人改變
作者: 理查‧博雅吉斯(Richard E. Boyatzis), 梅爾文‧史密斯(Melvin L. Smith), 艾倫‧凡伍思坦(Ellen Van Oosten)
譯者: 戴至中, 王敏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12/03
閱讀範圍:
第五章 求生與壯大
第六章 個人願景的力量





學到的觀念


大腦有兩套主導的神經元網路,其一為「分析式網路」,主要用於解決問題,聚焦問題,缺點是較為封閉,會在負向情緒吸子啟動時驅動;其二為[同理式網路],主要對新事物懷抱開放態度,缺點是難以聚焦,會在正向情緒吸子啟動時驅動。兩者幾乎沒有重疊,也就是說幾乎不會同時存在,任何一方過於偏重都不好,因此達到兩者間的平衡會是一個大課題。證據研究,人對於負向的事物會給予較多關注,因此一次的負向情緒吸子需要五次的正向情緒吸子來平衡。正向情緒吸子可以帶來復原,相較之下,時間長,次數少的復原能力會不如時間短,次數長的,且單一項目的復原能力不如多樣化的復原能力,因此建議多多發現可以復原的行為,並且多多進行。(此處的復原是指面對壓力反應後(負向情緒吸子),正向情緒吸子所引發的身體復原效果)


個人願景可以持續帶來改變,且有可能並非一成不變,每隔一年就需要重新檢視自身的個人願景。撇除所有因素,回到小時候,好好回想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10~15年之後的自己會是怎麼樣的?如果只是向人宣告你要做到什麼事情,那麼引發的可能是義務感,義務感會啟動負向情緒吸子,帶給自己的會是「預防達不到」而非「尋求新可能」。教練會使用「鼓勵作夢」的方式來引導被教練者發掘個人願景。


想法


今天讀到的部分帶給我蠻多啟發的,我以前是一味排斥壓力反應,希望儘量不要有壓力,卻忽略的壓力反應帶來的好處。依本書說法,負向情緒吸子(壓力反應)可以帶給人「求生」反應,正向情緒吸子則可以「壯大」它。其實這個概念很符合個人培養運動習慣的起因,我一開始也是因為覺得身體變差,身材變糟才開始做運動的,這就是負向情緒吸子帶給我的[求生]反應,後續我真正了解到了運動的好處,啟動正向情緒吸子,才讓我到今天可以一直維持運動習慣。一味的只有正向情緒吸子也是不行,最近我有發現一直以不帶給小孩壓力的方式教導小孩,會讓孩子有點散散的,偶爾刺激一下他,啟動負向情緒吸子,效果好像有比較好,也有符合本書說的兩者需要平衡。讀到這裡目前都還與自身經驗相符,沒什麼需要吐槽的點。


發掘個人願景的章節,其實主要也是去想想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你?排除一切外在因素,你想要的會是怎麼樣的生活?像我對於這方面真的很沒方向,書中在最後思考的章節中也有提供一些方向,讓你選出最重要的,這邊我最後選出來的是:健康,家庭幸福,可靠,自由,有創意,或許之後有時間的話還要再想想如何朝理想的自己再邁進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2


閱讀範圍






書名:助人改變
作者: 理查‧博雅吉斯(Richard E. Boyatzis), 梅爾文‧史密斯(Melvin L. Smith), 艾倫‧凡伍思坦(Ellen Van Oosten)
譯者: 戴至中, 王敏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12/03
閱讀範圍:
第三章 同理心教練法
第四章 喚醒改變的渴望





學到的觀念


「同理心教練法」的優點,如何實行,以及其如何發揮效用。「同理心教練法」主要幫助被教練者找到其真正想要的,進一步幫助被教練者改變。「同理心教練法」的五個步驟:
  1. 讓被教練者想像理想的自我
  2. 讓被教練者觀察目前真實的自我(自我及他人,透過同理心可模擬他人如何看你)
  3. 比較被教練者的理想與真實自我,對於相同處,持續強化,對於不同處,則要減小差距,並以此為依據訂立改變計畫
  4. 對被教練者實行改變計畫,並進行鼓勵,直至改變成為習慣
  5. 建立共鳴關係以及尋求社會認同團體,讓被教練者可以持續前進
「同理心教練法」可以啟動被教練者啟發正向情緒吸子,使得改變可以持續;相較之下「追求服從教練法」較可能啟動被教練者的負向情緒吸子,使得改變無法持久進行。聚焦於他人「想要做什麼」(啟動副交感神經,讓人放鬆)而非教導他人「應該如何做」(啟動交感神經,讓人緊張與焦慮)。


想法


本書在我讀來有點像谷歌翻譯出來的感覺,句子不是很通順,且有些文字「事」被誤植成「是」。(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讀到這裡,我認為同理心教練法其實就跟自我覺察並進行改變一樣,不同的是教練法可以幫助你自我覺察,後續的改變情況其實也是差不多的。與我的認知相同,只有當事人在發覺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才有可能進行長久的改變。與先前讀過的彈性習慣類似,我們必須先刻劃出理想的自己,才能有機會去變成理想的自己。正向情緒吸子有助於讓人體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個人認為關鍵還是在於被教練者需要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雖然書中提出的範例教練僅僅提出了「我們來作夢吧!」這類簡單的話語就讓被教練者體察到自己想要的事物,我認為是有些太誇張,不知道後續在於引導被教練者體察內心是否有更多篇幅,如果只是到此為止我是覺得還蠻懷疑的(並不是對同理心教練法懷疑,而是對喚醒被教練者理想自我的做法懷疑)。到目前為止,個人認為並沒有相當詳細的操作方法,用於自我體察也許可以,本書有提供一些思考與實作,讓人可以體察自我,但是需要如何幫助他人?這部分似乎還未有詳細著墨,期待本書後續可以說明這一塊。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1


閱讀範圍






書名:助人改變
作者: 理查‧博雅吉斯(Richard E. Boyatzis), 梅爾文‧史密斯(Melvin L. Smith), 艾倫‧凡伍思坦(Ellen Van Oosten)
譯者: 戴至中, 王敏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12/03
閱讀範圍:
第一章 助人之心
第二章 啟發人心的對話





學到的觀念


「同理心教練法」指的是幫助別人發覺內心的夢想、渴望,並進一步協助他人持續改變並實現夢想,且通常是積極正面的。教練與被教練的對象建立「共鳴關係」,可讓改變長久持續下去。好教練通常有著以下特徵:
  1. 善於鼓舞他人
  2. 對教練對象表現由衷的關切
  3. 給予教練對象支持與鼓勵
  4. 幫助教練對象找到熱愛的事物並實現夢想
通常與「同理心教練法」進行比較的是「追求服從教練法」。追求服從教練法較側重於達到限定的目標,雖然可能可以快速達到「解決問題」的需求,但一般來說無法讓人持續改變。


想法


好教練的特徵基本上和好的領導人是相同的,這類人都可以幫助別人發掘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同理心教練法」其實與我理想的教法是相同的,一定要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快樂的持續下去。我想到現今的教學方式,應該都是「追求服從教練法」,訂立一個大家都要達到的目標,即便打著「自由思考」的名號,在聯想題的部分還是有個「固定答案」,極其矛盾。期望這本書可以讓我學習到一個好的教練法,讓我可以幫助他人。(其實只要可以幫助自己或他人發掘自己內心的想的就很棒了!)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閱讀心得 | 遠距考古課


概述

本書依據亞洲、非洲、歐洲及美洲等地區分別介紹透過考古發現的古文明。介紹方式是先以概述的方式說明,後續輔以詳細的介紹,讓人更可以加深對於該文明的印象。


在本書中得到的收獲及成長

  • 對於世界各地的古文明及發展有粗略了解


探討點

聲明:以下論述基點為本人閱讀書籍後的理解,有可能並非作者要表達的原意。

這本書對於我來完全是知識的吸收,因為本人對於古文明本來就沒有什麼深切的了解,因此這部分我主要會說明我對於本書好與不好的地方。


本書的寫作形式以及讓我獲益的地方

本書依據亞洲、非洲、歐洲以及美洲地區做大分類,再依據各洲中發現的遺跡作介紹。介紹順序依我看來並沒有特別的順序,不管是年代或者是地區。且文明與文明間完全是獨立介紹,我想可以是因為本書是以考古為基底作為介紹,所以才個別獨立。我也是在此處發現我可能比較會喜歡文明間關聯的介紹,對我來說讀起來會比較有感。對於每一項遺跡,本書會先以概述的方式做整體說明,之後再透過詳細的解說再次敘述,這部分給予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開始先讀大綱,後續再看詳細說明,以編排方式以及讀感來說,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會是不錯的體驗,但是可惜本書有前後描述不一的問題,令整體讀感大打折扣,詳細狀況我在下一部份(本書的缺點)會再敘述。

讀完整本書讓我獲益最大的是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遺跡及古文明,以及個人可能有偏好的敘述方式,相較於遺跡為基礎做介紹,我可能更偏好於以地點、年代做介紹,更進一步說,透過本書我發現我應該會更喜歡某個地區、國家的發展興衰歷史,更偏好於有系統性的介紹。本書的描述方式,個人認為比較像是部落格的描述方式,更適合有時間看一下、看一點的族群,因為各遺跡皆獨立,所以可以直接選擇跳到喜歡的項目閱讀。


我認為本書的缺點以及另外推薦的讀法

本書書名是「遠距考古課」,我認為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任何考古圖片佐證。(但我不確定是否是因為我購買電子書的緣故,如果是因為電子書,那麼我認為電子書是相當不值得購買的!)即便書中對於遺跡的描述個人認為還算不錯,令人充滿想像空間,但是想像的再多都不如一張照片實際。其二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前後描述不一,在前面的部分我有稍微提及了,本書的描述方式約是先以大綱形式說明,後續輔以詳細解說,在此部分大綱與詳細說明有不一致的部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獨石教堂」這一章節,前後敘述的發現年代,教堂數目皆不相同,令我在讀到這一章節時相當困惑。我上谷歌搜尋後,也是發現兩種說法,但我認為作者既然出書了,應該要堅持一種說法,或是可以說明有兩種可能性,而不是前面採用一種說法,後面直接採用另一種。也是因為如此,讓我在讀後面的章節興趣大減,因為我對本書的可信度降低了很多,後續的章節就完全當成是一個不是很嚴謹的故事來看了。

因為本電子書其實並沒有圖檔,所以個人較為推薦的讀法是可以上網搜尋本書大綱,觀看其介紹的遺跡,之後再透過谷歌搜尋,通常搜尋到的內容不會差太多,且還有附圖,在「獨石教堂」後續的章節我看到有興趣的描述,我都會透過谷歌去找圖,看起來會較有樂趣。

大體來說,本書還是可以對全世界考古文明帶來整體且粗略的介紹,不要太過關注相信書中出現的詳細年代,而只關注有發生過的事件,一筆帶過去讀的話,我認為還是可以帶給讀者不錯的體驗。只可惜我現在閱讀為了加深印象都會去做筆記,在整理時會發現前後不一的敘述,所以才讓我在閱讀這本書時體驗不佳。


推薦給以下人群

前提:想要一筆帶過閱讀的人

  • 想要概括了解全世界古文明的人。
  • 想要學習全世界古文明卻又不知如何入門的人。


閱讀過程心得

對於我的閱讀過程心得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觀看我的每日閱讀筆記記錄喔!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2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3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4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5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6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7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8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9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0,11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2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3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4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5


結尾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你與我一樣是對考古歷史好像有點興趣卻有不確定的人,我認為這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當然前提是不要去仔細推敲本書的內容),這本書讓我確立了我比較喜歡的歷史書籍型態,且讓我找到我可能較有興趣的文化,之後若是有機會的話,我可以再往那個文化找相關的書籍閱讀。

作者: 陳深名,出版社:崧燁文化,出版日期:2021/08/16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5


閱讀範圍






書名:遠距考古課
作者: 陳深名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1/08/16
閱讀範圍:
如下述章節




 

 

 學到的章節


  • 神秘的納斯卡圖案
  • 印加庫斯科古城
  • 馬丘比丘古城遺跡


筆記及想法


今天看了三項,以下是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

納斯卡小鎮位於祕魯西南沿海伊卡省的東南部,其東面是納斯卡荒原,覆蓋著赭色砂石,被人稱為「鬼地」。20世紀中葉考古學家在此發現隱藏在石頭下,由人工挖成的「溝槽」,且填充著像鏽鐵般的石子。透過飛機空拍後,發現這些「溝槽」是一幅幅的圖畫,有許多動物,植物和人的形象。據推測應為古納斯卡人的創作,依據在於在古納斯卡人的器皿碎片上,有發現類似的圖形。這部分我有透過google去搜尋,發現真的是很神奇的圖像,當時究竟是如何畫下如何巨大的圖像,且這些圖像的「溝槽」深度和寬度還有經過計算,使得其在早晨時間更為壯麗,可見當時人對於星空曆法及算數的精湛。


庫斯科古城是印加帝國的首都,位於海拔高3410公尺的安第斯山脈上。西元11世紀,印加帝國初期,皇帝曼科卡帕克興建了這座城市,是印加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宗教中心。西元1533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破壞劫掠,後續西班牙人又在此建立民舍,形成了特殊的西班牙-印加建築風格。庫斯科古城是由石塊建築而成,以美洲豹形象來建立,頭部為神殿,中部為王宮,尾部則為貴族的居所。太陽神殿是城內最大的宗教中心,也是國王的居所。讀到這裡發現書中介紹的中南美洲古文明,幾乎都是被西班牙殖民者所劫掠摧毀,以此類推,戰爭真的是破壞文明遺跡的最大兇手。


「馬丘比丘」是由考古學家所命名,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南部海拔約2700公尺的地方。此地並未被西班牙殖民者所劫掠,在1911年才被考古學家所發現。這裡距印加首都庫斯科約120公里,據推測應為宗教中心,因為其居民大多為宗教相關人士,且絕大數為女人,被認為有可能是「太陽貞女」的聚集地。印加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多使用棉線,結繩計數或者記事,稱為奇普。哈佛大學考古學家透過電腦對奇普進行分析,發現奇普有可能是立體書寫形式,記錄眾多資訊。

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本來以為是可以放鬆一下的書籍,結果卻意外耐看,且書中有些描述前後不一,令人額外燒腦,不過本書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穫我認為是對是世界各地的文明有著粗略了解,往後在挑歷史方面的書籍會比較有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4


閱讀範圍






書名:遠距考古課
作者: 陳深名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1/08/16
閱讀範圍:
如下述章節




 

 

學到的章節


  • 復活節島的發現
  • 昌昌古城遺跡
  • 奧爾梅克巨石頭像


筆記及想法


今天看了三項,以下是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

1977年,荷蘭人登上了智利玻里尼西亞最東邊的一個小島,因為當天是耶穌復活節,因此該島被命名為「復活節島」。復活節島上矗立著600多座石像,依據石像的可將其文化分為3個時期,早期約為西元前8世紀,此時石像具有前印加人時期紀念物的特徵;中至晚期的雕像據科學家考證,應是當時已故的大酋長或宗教領袖。本書對於此部分石雕的敘述寫著許多可能性,最後才說明科學家考證,石像代表的事物,個人較不喜歡這種敘事方式。


昌昌古城曾是祕魯大城邦,也是現今最大的土城遺址,位於祕魯西北部沙漠。昌昌古城在西元11世紀建立,為古代美洲奇穆王國的都城,書中並未說明此城的後續發展,只知道在西元16世紀西班牙來此殖民時,此地應已經被廢棄,而遺跡內的貴重物品也被洗劫一空。在昌昌古城內,其城牆與房屋均是以「土坯」建成,在西元1970年祕魯大地震,殘存的遺跡仍可屹立不搖。另考古人員在西元1977年,莫奇卡河谷發現了大量金字塔,均由泥磚砌成,被稱為莫奇卡文化,因為一脈相傳的建築技巧,被視為奇穆文化的先驅。


奧爾梅克文明於距今3000多年前出現,於西元前900年消失,其特有的雕像可能是當時的帝王的紀念碑,是迄今發現中南美洲最早的印地安文明。奧爾梅克人喜歡使用玉做來做雕像,種類有人,動物,禮器,宗教用品,裝飾品等等,其石雕藝術後來為馬雅人所繼承。依據推測,為了發展出如此精湛的雕刻工藝,當時應已有社會階級及分工。且因為雕刻物中含有大量的美洲豹頭特徵的神像,故推測當時主要崇拜美洲豹,視其為力量與智慧的象徵。當時已進入農業生活,奧爾梅克人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玉米的民族。在本段對最初的描述中,出現的時間是使用「距今」,後消亡的時間才採用西元年說明,這種描述方式讓我需要去換算年代,易讓人有混淆之感。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3


閱讀範圍






書名:遠距考古課
作者: 陳深名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1/08/16
閱讀範圍:
如下述章節




 


 學到的章節


  • 神秘的馬其頓王陵
  • 阿提米斯神殿
  • 傳說中的馬雅文明


筆記及想法


今天看了三項,以下是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

馬其頓王陵位於希臘北部,在1977年被發現,墓主為腓力二世。腓力二世統一馬其頓王國,並且進行改革,使得馬其頓成為當時的軍事強國,甚至主宰了整個希臘的命運,於西元前336年春天的一場宴會被刺殺。馬其頓王陵於西元前350~西元前340年建成,內有許多工藝精湛的隨葬品。


阿提米斯在希臘神話中為月亮神和狩獵女神,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土耳其愛奧尼亞海濱的以弗所為阿提米斯的崇拜中心,人們為了阿提米斯建造其神殿,為上古七大奇觀之一。西元前356年被縱火犯付之一炬,重建後在西元262年被哥德人入侵所損毀,西元5世紀被東羅馬帝國視為異教徒聚集地而拆除。


馬雅文明為古代中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於西元前2500年形成,在西元前2500年到西元250年這個階段,當時已有農業生活,象形文字以及祭祀中心。馬雅文明在西元200年到900年到達鼎盛期,雖然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但是多個城邦使用共同的文字,曆法。遺址主要集中在熱帶雨林區,此時有祭祀中心,金字塔式臺廟以及刻有紀年碑銘的石柱。據學者研究,在此期間馬雅人因為爭奪財富與權力內鬥,導致此一時期的文明毀滅,文明中心轉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西元1000年到西元1520年,此時的馬雅文明具有濃厚的墨西哥風格,出現了石廊柱群,球場,天文台,以及目前保存最大的金字塔式臺廟,在1520年後與欲來此殖民的西班牙人發生衝突,最終文明被催毀。在這一個段落,關於馬雅文明的解說大約有重疊三次,每一次解說的詳細年代各有不同,令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不知哪段敘述為正確,與先前讀到的獨石教堂篇章一樣帶給我不確定感,總之還是當成故事讀讀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2


閱讀範圍






書名:遠距考古課
作者: 陳深名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1/08/16
閱讀範圍:
如下述章節




 


 學到的章節


  • 荷馬時代的特洛伊古城
  • 不朽的摩索拉斯陵墓
  • 在繁華中消逝的龐貝古城


筆記及想法


今天看了三項,以下是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

特洛伊古城位於土耳其,由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於1871年主持挖掘,並在特洛伊遺址中找到「普里阿摩斯寶藏」,證實了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在特洛伊遺址上發現了9座古城,分別屬於九個時代,在原址上一層一層重建。第一層為特洛伊古城原址,也最小;第二層有被大火焚毀的痕跡,施里曼認為這一層就是發生過特洛伊戰爭的特洛伊古城。第七層古城遺址也被大火所滅,大部分學者認為這才是發生過特洛伊戰爭的古城。西元前85年,古羅馬人劫掠此處並建立特洛伊古城第9層,最終於西元400年將其捨棄。

摩索拉斯為波斯帝國屬地卡里亞的提督,生於西元前4世紀中葉,在陵墓建造期間就已逝世,陵墓後續尤其王后建造完成。其陵墓為希臘古典時代晚期的著名陵墓,被西元1400年前的一場地震所破壞,英國人在西元1857年找到其重要遺物並陳列於大英博物館。

龐貝古城位於維蘇威火山西南腳下10公里處,在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在西元前8世紀建成,於西元前3世紀歸屬於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帝國最繁盛的城市之一,於西元79年8月23日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後完全毀滅。1748年,出土了刻有「龐貝」文字的石塊,初期挖掘方法粗糙,破壞了許多文物,直到1860年挖掘工程走上正軌,西元1876年終於展開真實風貌。龐貝古城有著先進的引水系統,井井有條的道路規劃,因為火山爆發而一頁覆滅,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 | 遠距考古課 Day10,11


閱讀範圍






書名:遠距考古課
作者: 陳深名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1/08/16
閱讀範圍:
如下述章節




 


 學到的章節


  • 撒哈拉沙漠的藝術珍品
  • 古羅馬的地下墓穴
  • 尋找古羅馬的遺跡
  • 古城雅典的傳奇
  • 阿爾塔米拉洞窟
  • 馬爾他巨石神殿


筆記及想法


其實昨天有閱讀了三項,但是比較忙,所以沒有記錄下來,今日一次補齊六項,以下是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

Day10

撒拉哈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發現的鱷魚、巨柏顯示了撒哈拉可能與地中海有類似的氣候。而刻在石壁上的岩畫,反映出約在8000年前,當時的撒哈拉沙漠可能是個大草原以及有著多雨的氣候,而距今5000年的牧牛圖則反映了放牧時期的特色。


在2006年5月,在羅馬地下的古墓中,發現了一座有一千多具屍骨的古墓,被埋葬者均為西元一世紀左右的貴族,這些屍骨像磚塊一樣被整齊的排放,是早期的基督教徒。古羅馬人在為信仰基督教前,都是採用火葬,而當時的基督教徒,就會以地下墓穴的方式進行土葬。直到西元313年,羅馬設定基督教為國教,才改為地上的土葬,因此地下墓穴的土葬更顯珍貴。


羅馬城為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及首都,包括七個山丘,又被稱為「七丘之城」,位於現今的義大利中部,第一任國王羅穆盧斯在西元前753年建立羅馬,在西元410年,羅馬城被西哥德人大肆劫掠,在西元6世紀又被拜占庭和東哥德人損毀,直到西元9世紀其遺跡又被地震破壞。羅馬競技場成立於西元1世紀,是古羅馬代表建築之一,其血腥活動直到西元522年才被禁止。萬神殿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於西元27年建立,要獻給所有的神,因此得名「萬神殿」。在西元80年曾被焚毀,在西元608年被改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


Day11

雅典古城有三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經出過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以及文學家,有「西方文明搖籃」之稱。最有的名建築為帕德嫩神廟,被歸入「世界七大奇觀」,在西元前430年左右建立,在西元146年,雅典娜神像被東羅馬帝國皇帝擄走並丟失,西元393年神廟被改為基督教教堂,土耳其統治時期,又被改為伊斯蘭寺院。


阿爾塔米拉洞窟位於西班牙,為史前人類活動的遺址,其中以岩畫最為著名。在西元1879年被西班牙人桑圖奧拉及其小女兒所發現。洞窟中的岩畫應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8000年以前,畫上有許多古代生物,也因此才被史前學者承認其為舊石器時代的遺跡。


馬爾他巨石神殿有非常完整的巨石結構,建立於距今5500年前,在1902年被建造蓄水池的建築工人所發現。西元1913年,在塔西安村發現了占地約80000平方公尺的神殿,為目前歐洲最大的石器時代遺址,因為可能用於祭祀,因此以「神殿」稱呼之。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