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範圍
書名:助人改變
作者: 理查‧博雅吉斯(Richard E. Boyatzis), 梅爾文‧史密斯(Melvin L. Smith), 艾倫‧凡伍思坦(Ellen Van Oosten)
譯者: 戴至中, 王敏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0/12/03
閱讀範圍:
第三章 同理心教練法
第四章 喚醒改變的渴望
學到的觀念
「同理心教練法」的優點,如何實行,以及其如何發揮效用。「同理心教練法」主要幫助被教練者找到其真正想要的,進一步幫助被教練者改變。「同理心教練法」的五個步驟:
- 讓被教練者想像理想的自我
- 讓被教練者觀察目前真實的自我(自我及他人,透過同理心可模擬他人如何看你)
- 比較被教練者的理想與真實自我,對於相同處,持續強化,對於不同處,則要減小差距,並以此為依據訂立改變計畫
- 對被教練者實行改變計畫,並進行鼓勵,直至改變成為習慣
- 建立共鳴關係以及尋求社會認同團體,讓被教練者可以持續前進
「同理心教練法」可以啟動被教練者啟發正向情緒吸子,使得改變可以持續;相較之下「追求服從教練法」較可能啟動被教練者的負向情緒吸子,使得改變無法持久進行。聚焦於他人「想要做什麼」(啟動副交感神經,讓人放鬆)而非教導他人「應該如何做」(啟動交感神經,讓人緊張與焦慮)。
想法
本書在我讀來有點像谷歌翻譯出來的感覺,句子不是很通順,且有些文字「事」被誤植成「是」。(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讀到這裡,我認為同理心教練法其實就跟自我覺察並進行改變一樣,不同的是教練法可以幫助你自我覺察,後續的改變情況其實也是差不多的。與我的認知相同,只有當事人在發覺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才有可能進行長久的改變。與先前讀過的彈性習慣類似,我們必須先刻劃出理想的自己,才能有機會去變成理想的自己。正向情緒吸子有助於讓人體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個人認為關鍵還是在於被教練者需要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雖然書中提出的範例教練僅僅提出了「我們來作夢吧!」這類簡單的話語就讓被教練者體察到自己想要的事物,我認為是有些太誇張,不知道後續在於引導被教練者體察內心是否有更多篇幅,如果只是到此為止我是覺得還蠻懷疑的(並不是對同理心教練法懷疑,而是對喚醒被教練者理想自我的做法懷疑)。到目前為止,個人認為並沒有相當詳細的操作方法,用於自我體察也許可以,本書有提供一些思考與實作,讓人可以體察自我,但是需要如何幫助他人?這部分似乎還未有詳細著墨,期待本書後續可以說明這一塊。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