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今日閱讀心得 |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8)

總算把這本書讀完了,這次筆記的內容主要有由埃及斑蚊作為病媒傳遞的病毒—茲卡病毒、抗生素以及流感的一些知識。後續還有作者關於全球公衛以及傳染病預防可以做的事情,這部分就先不做筆記了。

這本書真的帶給我許多關於傳染病的知識,有些就學時學習過但是其實當時並沒有太有感觸,這次再次讀到時比較有切身之感(像是登革熱)。我認為對於個人來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以及防蚊,就能盡自己最大的防衛性來預防病毒。

其次,這本書的內容雖然作者已經大致上以說故事的形式加以敘述了,但是裡面的硬知識還是相當多的,如果不做筆記的話,對我來說真的是讀過就忘,因此藉著blog,再次將筆記整理出來順便鞏固記憶。

首先是茲卡病毒(這個我之前真的沒有聽過),茲卡病毒由埃及斑蚊傳播,其症狀很輕微,因此雖然已經存在很久了,但是並未特別引起重視,直到後來發現茲卡病毒有可能會引起以下兩種疾病,才發現茲卡病毒的可怕之處。

第一種疾病為吉巴二式症候群,又稱法國小兒麻痺症,其由自體免疫所引起。常見的感染病源有曲狀桿菌、巨細胞病毒以及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得到此病的病人其抗體會攻擊神經外圍的髓鞘,導致神經無法維持導電性而失去控制,雖然等髓鞘長好後病症就會消失了,但在此期間的治療非常重要。

第二種疾病為嬰兒小頭畸形,母親在懷孕時遭茲卡病毒感染就有可能會發生,且有可能因為性交傳染。可以想見這真的非常難以預防,誰會想到被蚊子叮一下或是與老公愛愛就造成寶寶的小頭畸形呢?推測這個疾病可能是因為病毒突變造成的,因為先前並不會造成如此恐怖的後果。

在本章節最後,作者有特別提到噴灑殺蟲劑可能可以減少蚊子的數量,但可能無法減少傳播。這的確是有可能的,所以最好的做法還是好好清理環境,看到蚊子就要把它處理掉,避免攜帶病毒的蚊子傷害到自己以及家人。


接下來要筆記的是抗生素以及抗生素抗性的觀念。

抗生素是由培養微生物中,可以殺死其他細菌的活性物質得來的,例如從青黴菌中提取出的青黴素。可以看出,抗生素存在許久(它就是從微生物中得來的,微生物存在多久,抗生素就存在多久),是微生物競爭的結果,人類只是發現後將其培養並提取出來。

*額外補充,抗菌藥物是可以抑制細菌成長的藥物(不像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例如從柏油提煉出的紅色染料,這是提煉出磺胺類藥物的基礎。

也同樣因為微生物競爭的關係,抗生素抗性出現了,以前可以靠A抗生素殺死的細菌現在殺不死了,這是一個全體的影響,不是只發生在個人體內的,因此可以想見,當前的抗生素可以殺死的細菌會越來越少,牠們的抗性變得越來越強,所以,我們需要持續去發現新的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快速增加的原因是人類以及動物(家畜)的濫用。30%的抗生素用於人類,即便病人的疾病可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醫生仍會開立,原因在於病人要求或是以防萬一。動物的濫用是大宗,占了70%。主要是家畜以及寵物會使用,其目的為預防感染(家畜群聚,當有一隻生病時,其他隻需要預防)以及促進成長(沒錯,抗生素可以讓家畜長得更好更壯,讀到這裡我也是挺意外的)。

那麼對於抗生素抗性的快速提升,我們該如何因應呢?主要有以下四點:

  1. 預防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傳染病,更小心地使用抗生素以及加強感染控制。可以從加強基礎建設,乾淨用水、基本衛生還有下水道設備搞好都可以改善,此外施打疫苗,減少感染也可以預防抗生素抗性的快速提升。
  2. 保護目前使用的抗生素效用,重點在於加強管理,只有在該用的時候才使用,這最難的點在於,什麼時候才是該用的時候?
  3. 發現以及研發新的抗生素,作者建議可由政府主導,採用招標的模式,主要是避免私人企業自行研發而造成後續的濫用。
  4. 尋找新的解決之道,減輕抗生素的部分壓力,例如研發疫苗、改變宿主療法(透過減緩或加強發炎反應)、中和毒素、不讓分裂的細菌取得養分成長或是利用噬菌體,但此部分仍須更多的實驗以及數據。


最後是關於流感的筆記。

流感病毒屬於以一段RNA為基因組的病毒,其複製時會具有高度突變率且經常進行基因重組。在複製的過程中若是發生錯誤就會產生突變,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都要施打流感疫苗,因為病毒容易產生突變。

以上是基因突變的原因,那麼何時會會基因重組呢?當同一個宿主(人或動物)得到兩種不同的流感病毒,就會產生基因重組。

病毒突變又稱為抗原漂變,算是小改變;基因重組又稱為抗原移型,是大改變,甚至有可能生成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株。

因此作者相當強調「健康一體」的概念,人類與動物的健康都要顧好,因為不知道何時,動物身上的疾病就會變得可以傳到人身上,引起大流行。

A型流感(可以造成人以及動物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兩種表面蛋白如下:

  • 血凝集素(HA),和肺細胞結合後,會啟動複製,直到將細胞撐爆,進而感染更多細胞。
  • 神經胺酸脢(NA)可以讓病毒顆粒不受細胞限制,以感染其他細胞。

常見的H3N2的描述方式就是指病毒的HA及NA的組成。在人多、家禽家畜(病毒的天然儲藏庫)多的地方很有可能會是下個大流行的爆發點。

對於流感,作者期望可以研發出翻轉局勢的萬用流感疫苗(10年可能只需要打一次),讓流感不要再成為全球人民的重大威脅。

我覺得本書最可惜的是,書中沒有提出對於新冠肺炎的觀點,個人還蠻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的。作者有對於未知的流感大流行做出假想,像是不明原因的疾病,到醫療崩壞,出現大量病患以及死者,還有看似平靜後的二次爆發,都與新冠肺炎造成的影響相當類似,讓我感觸蠻深的,即便沒有新冠肺炎,不知何時出現的流感病毒抗原移型也有可能造成類似的後果。但個人認為災情可能不會那麼嚴重,因為流感疫苗可能可以稍稍擋一下。

這本書帶我的收穫真的相當多,如果你對於傳染病有興趣,真的相當推薦這本書。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今日閱讀心得 |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7)

今天閱讀的部分主要的關於SARS、MARS等傳染病的來源以及發現的來龍去脈,作者的敘述像是說故事一般,令人可以很輕易地了解這些傳染病的歷史,對我來說收穫很大。其次,是關於透過埃及斑蚊病媒傳染的一些傳染病,也是讓我收穫良多,除了登革熱之外又讓我多了兩種傳染病黃熱病以及屈公病的新知。

以下是我對這些傳染病的一些重點筆記:

SARS(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最早發源於中國廣州,因壓制報導而喪失了早期阻遏的機會。起源為未知的冠狀病毒(命名為冠狀病毒的起源於在顯微鏡下其顆粒表面向外突出猶如冠冕),冠狀病毒存在於蝙蝠體內,傳染給廣東土生的果子狸與鼬獾,牠們被當作食材在市場內販賣,之後傳染給人類。

SARS沒有固定的療法,採用的感染控制,主要採取的措施是在早期症狀出現其即對病人採取隔離政策、醫護採取防護裝備、追蹤病人的移動途徑以及移除來源。(市場禁賣果子狸與鼬獾)作者認為SARS消失是因為這些感染控制生效了,但蝙蝠仍是SARS的病毒庫,冠狀病毒仍好好存在蝙蝠體內,等待下次的機會。

在SARS事件中,出現了超級感染者這個概念,一般來說,一個人可以傳染給周圍的多少人是有個大約的人數,稱為基本染數規則。超級感染者則可以打破這個規則,進行大量傳播,讓傳染病的情況更嚴峻。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案例,有兩位超級傳染者才讓SARS的傳播變得嚴重。至於什麼樣的人會成為超級傳染者,至今仍沒有定論。

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是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病毒的原始儲藏庫是蝙蝠,之後傳染給中東及北非常見的單峰駱駝。MERS的致死率比SARS還要高,但是傳染力較弱。它與SARS一樣,有超級傳染者的存在。目前MERS已在駱駝群中生根,且這些駱駝是無法滅絕的,因此它仍持續威脅著人類。

接下來是與蚊子有關的傳染病,為黃熱病、登革熱以屈公病,主要的病媒為埃及斑蚊,次要的病媒為白線斑蚊。

黃熱病的名字來源為病情造成肝臟受損後導致的黃疸,黃病毒一般相信其來源為中非及東非。大多數感染者只有無或是輕微的症狀,待初期症狀過後,大部分人會好轉,但約15%的病例會變得較嚴重,且20%~50%的嚴重患者會死亡。目前大部分的病例仍存在非洲,雖然已有疫苗,但製造較為困難且數量稀少。

登革熱是病媒傳染病中最重要的一環,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為登革熱,其症狀類似流感,大部分患者沒有併發症。第二種為出血性登革熱,可能致死。出血性登革熱的登革病毒有四種不同的版本DEN-1~DEN-4(稱為「血清型」病毒),染上該型病毒者可對該型終生免疫。但若是染上DEN-1後,再次感染DEN2~DEN-4,有可能會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危及生命。這也是疫苗令人猶疑的點,注射疫苗產生抗體後,是否有可能造成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目前仍不清楚。

屈公病的患者會有嚴重的關節炎,其死亡率不高,但可能演變為慢性疾病或殘疾。

目前對病媒型傳染的防治計畫主要為殺蟲劑、基因改造蚊子(不孕蚊或是讓蚊子無法攜帶病原的基因改造)以及疫苗。

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今日閱讀心得 |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6)

今天閱讀的部分主要在說明將微生物作為生化武器的危害以及炭疽桿菌和伊波拉病毒的介紹。

現代的技術可以透過基因定序重組來重製病毒,甚至某些已經滅絕的病毒也可以透過基因重組的技術重新製造出來,這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原因在於對付這些病毒的疫苗可能已經不生產了或是因為不常使用所以身邊沒有預備(也可以理解為不賺錢了,所以廠商也不製造了),一旦病毒重現,還是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傷害。

而使用微生物作為生化武器的話,海關難以檢查,且釋放感染源後,感染者可能並不會馬上發病,導致難以追蹤,且由於現代技術進步,這些微生物可能並不只有大型實驗室才能製造出來,有點財力的人甚至可以在自家就進行生產,這些都是生物科技進步所帶來的風險。

美國先前就有發生過透過炭疽粉來進行恐怖攻擊的事件。炭疽粉是炭疽桿菌乾燥後的型態,在此型態中,其失去活性,是幾乎沒有重量的微小孢子,並且可以存活數十年甚至更久。考古學者甚至發現在古埃及的墓中曾有其存在。

炭疽粉經過吸入後,抵達肺部及腸胃道等潮濕的環境就會活化,活化的狀態下會釋放三種致命蛋白毒素,其致死率可達45~85%。雖然可以使用一些廣效抗生素進行治療,但其關鍵是要能夠快速診斷並且採取治療措施。通常發病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且被炭疽粉感染的區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金錢來清理。(主要的難點還是炭疽粉的型態難以清除)

伊波拉病毒據推測主要存活在非洲中部的赤道森林中,其寄宿體(病毒庫)可能是果蝠。此病毒在人體全身的細胞中都有可能進行有效複製,造成極度發炎以及敗血性休克。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感染者的體液以及皮膚。在大流行時常見的傳染途徑其一為殯葬過程處理因病毒而死亡的屍體,其二為在醫院或家中照護病人。慶幸的是該病毒在症狀出現後才有傳染性,因此透過自我監督可以保護他人,但仍要小心其變異為呼吸傳染或是在症狀出現前就有傳染性。

這本書目前讀到這裡,因為還書時間到了只好先把書還了,等再次借到後再繼續閱讀。這本書對我來說也算是知識類的書籍,介紹了許多種傳染病的特性、來源以及傳染途徑,以及疫苗產業的困境,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是已經讓我又長了許多知識。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今日閱讀心得 |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5)

今日閱讀的部分主要是介紹三種重大傳染病以及研究室內的微生物實驗介紹及可能產生的危機。

作者特別以獨立章節介紹的三大傳染病分別為瘧疾、愛滋病以及肺結核,稍稍整理如下:

  1. 瘧疾:由瘧原蟲(單細胞寄生微生物)引起,由瘧蚊傳遞。瘧原蟲經由血液進入肝臟後開始大量繁殖,其造成的症狀有高燒、噁心、嘔吐、腹瀉、出汗或冷顫、疲倦、頭痛以及黃疸,更進一步引起腦炎、呼吸問題、貧血,更嚴重甚至會昏迷乃至死亡。瘧疾的死亡人數90%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其中以幼童居多。主要的防治方法為殺蟲藥劑以及疫苗。作者有特別提到投入不孕雄蟲這個方式來處理病媒,但是此法的後果無法預見且需要長時間才能得知成果。
  2. 愛滋病:目前已從必死的疾病轉變為可控的慢性病。其每年的新感染人數70%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由於宗教、反同性以及社會因素(歧視)造成防治上的重大阻礙。作者對此種疾病的期望是希望未來能夠發現有效的疫苗或療法。
  3. 肺結核:是由能夠影響體內多種器官的細菌所引起,而肺臟恰好是其最愛侵襲的部分。肺結核經由空氣傳播,與流感相比傳染力低了許多。且其病菌可能被細胞所包覆而處於未活化的狀態,就是得了肺結核並不一定會發病。且其發病到死亡的過程較長,較難引起群眾的情緒反應。
作者在此有特別提到一個概念:「殺死我們、傷害我們及嚇著我們的事情,並不相同。」個人認為媒體的報導佔很大的因素,像每年真正因為流感死去的人數得到關注並不如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人總是會被短暫刺激的事情吸引注意力,而忽略長期影響更大的事物。這也就是作者為何特別提出這三種影響重大的傳染病的原因。

微生物實驗的部分,作者特別提到「高關切性增強功能研究」以及「高關切性雙重用途研究」,以下為簡單的說明:
高關切性增強功能研究,主要是用來製造突變,給予微生物新功能與能力。
高關切性雙重用途研究,是一種生命科學研究,是可能被誤用並對公共衛生及安全帶來重大威脅的一種研究。

其實看到這裡,還是不太了解兩種研究的區別,只能看出兩種研究都帶有突破性及危險性,端看研究者的用意何在。

微生物工程可以透過操弄基因以推動快速演化,像是嵌合體因子,此種方式是將病毒A的部分片段插入可複製的活病毒B,用此種方式就可以創造一種新的病毒。無法預期其後果是好是壞,作者認為此種研究應由少數點頂尖專家主持,且須要在最安全以及先進的實驗室中進行。但無論如何,對於用心險惡的人仍無解決之道。

看到此處就讓人想到新冠肺炎,假設其也是實驗室產物,不管其目的為何,只要不小心洩漏出來對人類而言就是一場大災難,這也是作者憂心忡忡的原因。除了要防範自然界的病毒變異,從動物傳動物改為動物傳人,還要當心各種生物實驗室可能產生的可怕影響。傳染病真的是人類除戰爭之外的大敵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