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閱讀心得 | SPRINT衝刺計畫|快速確認開發方向的利器


概述

如同書名衝刺計畫,本書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快速確立商品方向的書籍。從組建適宜的團隊開始,利用五個工作天的時間,進行確立目標、制定方向及解決方案、決定解決方案、製作商品原型,最後請合適的使用者進行詳細測試,擷取有效意見以決定該商品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以及後續可能的改進方向。


本書架構

本書的架構相當有條理,從衝刺計畫的使用時機、團隊如何組建到衝刺計畫的各個階段該進行的事項都描述得相當簡單易懂。即便有疑問處,搭配作者實行過的衝刺計畫作為範例,也可以讓人馬上理解衝刺計畫的執行細節。


本書深刻點

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整個衝刺計畫的進行流程,讓人了解開發一項商品可以先透過衝刺計畫試探使用者。決策者不需要制定方向後就全力投入,若是商品符合市場要求自然是皆大歡喜,但若是做出來的商品不被消費者所喜愛就白花了許多功夫。衝刺計畫對於以上情境可以有所助益。


衝刺計畫的功能及使用時機

衝刺計畫可以快速進行項目評估,確定方向的正確性,一個星期即可看到產品的原型。

在以下的時機點可能會需要使用衝刺計畫:

  1. 新商品、服務、通路…的開發,衝刺計畫可以幫助你確立方向是否正確。
  2. 時間緊迫或陷入僵局時,衝刺計畫可以快速(只需一週)地確立執行方向以及解決問題。


時間安排以及團隊

所有的團隊人員必須空出五個工作天(每天六小時)的時間,長時間不受打擾的工作環境以利專心完成衝刺計畫。

在衝刺計畫會議室中不能使用筆電、手機等干擾工具。使用白板及其他基本用品來執行衝刺計畫,(離開計畫室或休息時則不受限制)

團隊成員建議不超過七人,作者建議的角色有決策者(一定要)、財務專家、行銷專家、顧客專家、技術專家及設計專家。


衝刺計畫的步驟

衝刺計畫只需要五個工作天即可完成,以下分別簡約說明每日要執行的項目。

星期一的主要目標是決定目標,過程約略可以分為分解問題、蒐集資訊及決定目標。簡約步驟如下:

  1. 列出要解決的問題。
  2. 畫出當前示意圖(顧客使用產品經過的{主要步驟})大致流程為角色→情況→結局,只需要簡單描述即可。
  3. 請教專家示意圖的正確性以及更多隱含的資訊。
  4. 對於示意圖中的情況,所有團隊成員皆要思考(「我們可以如何」,HMW),最後對所有的HMW做分類。
  5. 團隊成員投票選出最重要的HMW,並貼在示意圖的適合處。
  6. 由決策者決定最終要努力的目標。


星期二的主要目標是找出改良方法。簡略步驟如下:

  1. 尋找可用的素材。(來源可以是自家公司現有商品、競爭對手的解決方案或是其他領域的啟發。)
  2. 列出所有素材清單及介紹,由各成員說明其素材的益處。
  3. 各個成員畫出基於該素材的方案草圖,描述顧客與產品的互動時刻。


星期三的目標是決定方案以及運行腳本,步驟如下:

  1. 把所有的方案草圖貼到牆上,由所有團隊成員評論有趣之處以及將疑問在方案下方提出。(類似展覽的概念)
  2. 團隊成員投票並表達意見,由決策者做出最佳決定。
  3. 依據當選的方案製作分鏡腳本,從開場開始,顧客如何得知這項商品,接下來填入方案草圖的細節,完成腳本內容。


星期四的最終目標就是做出一個從外觀上類似真品的原型以供測試,此部分的一些小原則如下:

  1. 只做外觀就好,但要足夠真實,功能上只須滿足測試條件,以引起顧客的真實反應。
  2. 依產品的分類選擇原型創作工具:
    • 網站、應用程式、軟體;報告、宣傳冊、傳單,此類商品皆可以使用簡報模擬畫面。
    • 顧客支援、服務、醫療,此類項目可以設計腳本,並以團隊成員當作演員來執行。
    • 商店、辦公大廳可以使用既有空間改造。
    • 實體商品、機器,可以使用現有物件改裝、3D列印機或是簡報介紹來達成。

待團隊成員分工完成原型後,再進行測試確認流程順暢。


星期五的主要工作就是訪問五位客戶確認客戶對新商品的反應。訪問的流程如下:

  1. 詢問顧客是否同意將現場直播給團隊成員觀看。(此處主要為一人採訪,其餘成員觀看直播的形式執行。)
  2. 採訪員必須要透過訪談了解客戶的背景以了解該商品是否有符合顧客需求。
  3. 為客戶介紹商品原型並請客戶有話直說。
  4. 讓客戶自行操作並提問,並詢問客戶的想法。
  5. 進行總結討論,比對現有商品,請客戶提出喜愛/不喜愛的點,客戶會如何向朋友介紹此商品以及三個希望可以改善的地方。

其餘的團隊成員則可以透過直播,留意顧客的反應及進行筆記(正面、負面、中性)。採訪結束後,尋找客戶的共通反應以作為對於該商品的參考。最後回顧星期一設定的目標以及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有成功做到,決定後續的改進方向或是往其他可能性發展。

衝刺計畫簡易說明


心得

衝刺計畫雖然厲害,但我覺得最難的點就是每個團隊人員要空出五個工作天,全心全意完成它。其次,我很疑惑上位者是否有採取衝刺計畫的決心,雖然說即便失敗也是有收穫(知道這個方向不可行),但是上位者有可能會無法解受這項結果。衝刺計畫是否適用,我認為受上位者影響非常大,上位者必須有失敗的勇氣,以及耗費資源(團隊人員及邀請使用者的資費)的覺悟,衝刺計畫才有可能順利推行。

在衝刺計畫中,鮮少有集體討論的時候(當然有疑問可以各自詢問專家),大多是各領域專家(團隊成員)提出意見,使用投票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少了常見的無效會議情況。(提出意見→駁回→改進→駁回→…最終一事無成的情況)因此個人認為在衝刺計畫中決策者相當重要,因為擁有星期三的方案決策權,若是決策者沒有對應的遠見或是對客戶需求的敏銳度,很有可能導致衝刺計畫最終失敗。

以書本上的描述搭配我的工作經驗現況,我認為衝刺計畫相當難以執行(光是要空出5個工作天這點就是一大難題),但若是條件許可,衝刺計畫真的是一個可以在短時間內決定商品發展方向的利器!


本書資訊

SPRINT衝刺計畫


書名:SPRINT衝刺計畫

作者: 傑克.納普, 約翰.澤拉斯基, 布雷登.柯維茲

原文作者: Jake Knapp, John Zeratsky, Braden Kowitz

譯者: 許瑞宋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08/02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閱讀心得 | 支付金融大未來|支付方式的進展與分析

 

概述

這是一本說明支付方式的書。從支付的定義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開始,到各類支付方式:現金、信用卡、支票、手機支付……等等各類支付的解說介紹。以及支付之後,後端(銀行)是如何進行操作的,最新的金融科技又會對使用者及銀行帶來哪些衝擊?個人認為這本書算是對於金融運作的解說方面非常淺顯易懂的一本書籍。


本書的寫作架構

本書的章節從支付的定義開始,到支付的演進方式,之後說到支付背後的操作,從本土到跨國,以及金融科技對於傳統支付方式引發的衝擊及挑戰,各國政府(銀行)又該如何因應呢?

本書將較為艱澀無趣的內容(個人認為),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說出,讓讀者可以輕易了解支付的變遷沿革,以及這些支付方式對我們的未來發展。在章節架構上的流程也蠻順暢的,較不會有讀完還不懂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可以讓對於支付概念一竅不通的讀者有不錯的閱讀體驗。


本書深刻點

個人認為這本書給我最大的獲益就是支付的定義、各種支付方式的簡易分析、背後的機制以及金融科技對銀行的影響,在此整理分享給各位。


什麼是支付?

支付就是錢從一方到另一方的動作,以法律上來說,就是清償債務的一種方式。你購買了一項商品,你對於商家就有債務,支付就是你清償債務(付款)的動作。支付的本質是流動,透過流動可以促進經濟繁榮,同時這些流動也必須受到嚴格的控管。

在流動(價值轉移)的同時,可能產生的問題有三種:

  1. 風險:收不到款項或是貨物的風險。(交割、詐欺風險)
  2. 流動性: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一種支付方式沒人或商家要使用,那流動性就相當差)【現金雖然是大眾普及的一種支付方式,但卻有著無利息的代價。】
  3. 體制:符合標準、常規及法律架構。

好的支付方式能夠將風險及流動性的問題降到最低,而符合的體制則放到最大。

支付的定義


支付方式的探討

這裡會稍微述現金、信用卡、支票、各國特別發展的支付方式以及其特點。

現金:簡單、不記名、立即、確定是現金支付的特點,現金支付也是最廣泛的交易方式。因為其難以追蹤的特性,是犯罪幫派最愛使用的方式。同時也因為簡單,因此深受傳統人士喜愛。【本書中有額外探討,若要消除現金支付方式,可能帶來的好處以及要付出的代價。】

信用卡:延遲付款,全球性支付工具,可能會有盜刷、取消帳單之交易糾紛風險。書中這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信用卡的變遷沿革,從紙卡、手抄資訊,變為塑膠卡加上印壓式手動讀卡機搭配簽名,再進化為磁條,POS終端機出現後,發卡銀行可以控管交易。之後隨著晶片的出現,變為晶片加密授權。到現在的無卡交易、信託付款服務,買家同意才撥款的機制(Paypal),讓人感蠻深的,一項好的支付工具真的需要層層演進才能達成。

支票:易腐壞、麻煩、速度慢、記名且不普遍,卻是美國人喜愛的付款方式(相較於其他國家),優點是不易寫錯資料,像是支票金額以及受款人名。作者對支票的優點解釋是相對於匯款,帳號資料或是匯款金額輸入錯誤,很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支票相較之下給予人較為保險的機制,但是也有跳票風險。

其他支付方式:主要是源於各個國家各自發展出屬於自己國家的支付方式。像是中國的手機支付,流暢好用,透過QRCode就可以輕易地轉帳及付款。還有肯亞的預付卡餘額轉帳,將手機預付卡當作銀行帳戶來使用。以及印度的電子郵件、手機號碼轉帳等等。這些支付方式的好處就是在國內幾乎通行無阻,缺陷就是在國外無法使用。


支付背後的機制

帶有資訊的支付方式會將資訊傳回銀行端,所有銀行會透過自動清算系統(ACHs)處理所有的收付款資訊,接著由中央銀行進行清算、監督銀行來降低風險。基本上大部分的支付只是數據資訊的流通,實體金錢的操作較少。以上為國內的支付運作,

那麼跨境支付又是如何運作的呢?由本地銀行發出需求,透過代理銀行以及中介機構(也有可能沒有這一環),透過SWIFT銀行國際代碼,指定你要匯款到的海外銀行,即可進行跨境支付。以上均只有資料流通,實質上並無任何實體的貨幣流動。


金融科技對銀行的影響

金融科技不受基礎建設影響,只需要行動裝置、卡片以及應用程式即可進行支付。(個人認為是因為基礎建設銀行與信用卡組織都已備齊,使得金融科技得以快速發展。)

支付後的數據可供商家推送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這些是以往銀行才有的數據,現在透過金融科技支付,科技大公司可以透過這些數據加上演算法來推算出消費者的喜好。且對於科技公司的法規,相較於銀行是較為寬鬆的。(不需嚴謹的法規卻可以搶到支付的大餅,無怪乎各家科技公司及銀行都推出自己的支付方式。)

與此同時,科技公司同時也有擁有了「支付阻擋」(你能不能支付,由該科技公司決定)的權利。

除了以上介紹,本書還對加密貨幣、信用卡「四角模型」原理及收費方式、支付背後的成本進行探討。只能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享受便利的支付服務的同時,其實這些成本也偷偷加諸在消費者身上,卻令人難以發覺。


心得

這本書是先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且比較偏向知識性的書籍,讀起來卻讓人容易吸收,不會無聊,個人覺得相當棒!且支付介紹的涵蓋範圍從古早就大眾通用的現金到現代的加密貨幣,都有進行介紹,內容相當豐富。

其實本書還有一個主旨,就是「每一次的支付,都是在選擇未來的支付方式。」有些支付方式雖然便利,但卻容易讓科技公司了解你的喜好,現金支付的款項無法追蹤,保密性佳,卻也損失了可能的利息收入。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選擇自己想要的支付方式,現在就可以開始了。


本書資訊

支付金融大未來


書名:支付金融大未來

作者: 戈特弗里德.萊勃朗, 娜塔莎.德特蘭  

原文作者: Gottfried Leibbrandt, Natasha de Terán

譯者: 游懿萱,曹嬿恆,吳慕書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2/03/31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閱讀心得 | 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如何照顧你的大腦

 

概述

這是一本照顧大腦的書,許多大腦慢性病痛的原因都是源於發炎反應,作者以此為基底,說明發炎反應如何產生,又該如何減少發炎反應及改進大腦健康。本書側重的面向在於飲食,以及多項慢性疾病的發生原因,該攝取那些營養素以進行改善,對於運動及心智活動方面則是稍稍提及,算是一本促進大腦健康蠻全面的書籍。


本書的寫作架構

本書的章節可以大致分為總覽大腦運作分析、各項疾病的成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症、恐慌症、自閉症、失智症、癲癇、偏頭痛…等等)及如何改善、有益於大腦的營養素、如何透過運動及思考增進大腦健康。每個大章節都由許多小章節組成,其中每個小章節間之關聯性並不大,因此讀起來還蠻順暢的。個人認為算是可以較容易吸收知識的書籍。


本書深刻點

作者的論點是許多大腦相關的慢性病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症、恐慌症、自閉症、失智症、癲癇、偏頭痛…等等)都是源於慢性發炎造成的,這部分算是本書的中心思想以及維護大腦健康的大方向,因此此處以此概念作為分享。


發炎反應如何引起的?

引起大腦的發炎反應主要有三個原因:

  • 碳水化合物
  • 皮質醇(壓力荷爾蒙)
  • 高半胱胺酸堆積

使用碳水化合物產生能量時,會導致更多的自由基生成(相較於使用脂肪產生能量)。自由基與粒線體相遇時,會從粒線體中偷走電子來完滿自身,造成粒線體失能。大腦的神經膠質細胞(免疫系統)發現過多的粒線體失能,則會開始防衛,產生發炎反應。

這一部份我是把它理解成如果大腦是一座城,自由基就是流民,粒線體是合法居民,流民會去搶合法居民的房屋,當巡邏隊(神經膠質細胞)發現怎麼有一堆合法居明沒房子住,就會認為有壞人,開始巡邏警戒,如此就引發了發炎反應。

人的情緒是由大腦的杏仁核負責處理的,在壓力反應下,會分泌大量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消耗大量能量。為了因應能量的耗損,大腦需要產生更多的能量,此時若是體內碳水化合物過多,則大腦會透過碳水化合物去生成能量,產生大量自由基。(與上述相同,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造成慢性發炎)

高半胱胺酸是新陳代謝的產物,它是一種非蛋白胺基酸,需要維生素B6、B12及葉酸幫助其轉化為蛋胺酸(自體解毒元素)及半胱胺酸(穀胱甘肽(身體自產的超強抗氧化劑)原料之一)。若維生素B6、B12及葉酸的量缺乏的話,高半胱胺酸則為無法完成轉化,造成堆積。堆積的高半胱胺酸會破壞血腦屏障(血管的保護層、過濾網),讓有毒物質可以輕易入侵,引發發炎反應。【攝入過多的糖會讓細胞間隙增加,同樣會破壞血腦屏障,讓有毒物質可以入侵大腦。】

發炎反應如何引起?


大腦慢性疾病的成因及如何改善

作者對於大腦慢性疾病的觀點是生活習慣大於遺傳因素,原由在於近年來大腦慢性疾病率急速上升,若是由基因所造成顯然不合理,許多無相關家族病史的人也罹患了大腦慢性疾病,因此作者認為大腦慢性疾病與生活習慣的相關性較大。也許有人會說,父母有罹患某項疾病的,孩子也常常會有相同的疾病,來說明該疾病是遺傳造成的。作者對這種現象的解釋為,一同生活的人,生活習慣往往相距不遠,因此造成一家人有相同疾病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能以此就以遺傳來看待。

以上述發炎反應的成因來看,要改善發炎反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低碳水飲食(一天攝入量小於五十克),當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不足以產生足夠的能量時,此時人體會改由由脂肪產生能量,此種狀態被稱為生酮狀態。(生酮飲食的名稱也是由此狀態而來)此種狀態下,產生的能量更多,且產生的自由基相較之下會較少,較不會引發發炎反應。

減少壓力,可以透過冥想、運動、充足的睡眠來減少皮質醇的產生;另一方面則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B6、B12及葉酸,減少高半胱胺酸的堆積。


如何促進大腦健康

可以透過「神經新生」(產生新的腦細胞)及產生新的神經細胞連結來促進大腦健康。該如何做呢?有以下幾個方式:

  • 身體運動
  • 思考運動
  • 學習新知識、改變日常習慣

身體運動的部分作者建議【高強度+新動作】效果好於【規律+短時間】類型的運動。

思考運動的部分可以去練習否定自己的第一直覺(由大腦系統一所運作,是不帶入思考的決策方式),改由加強意識,思考的方式去做決策(由大腦系統二所運作,帶有理性及思考參與)

改變日常的習慣也是一個很棒的鍛鍊方式,例如駝背走路改為抬頭挺胸,不僅對身體姿態有好處還可以促進大腦健康。作者在書中舉例的方式為練習走路時使用腳尖著地,個人是練習寫字時修正為拿筆的正確姿勢。

除了上述提及的概念之外,本書對於各種營養素對於大腦的影響也有相當詳盡的說明,非常建議有興趣的讀者來觀看這本書!


心得

從這本書大推的低碳水飲食法可以看出來,作者應該是位生酮飲食的推廣者,因為碳水化合物帶來的壞處實在是太多了。(自由基的產生、血腦屏障的破壞、破壞血清素的正常分泌等等)

其實以健康的角度來看,飲食流派有很多,且各有各的道理。本書可以提供一個健康飲食的大方向:高蛋白質、高Omega3脂肪酸、低碳水化合物。【作者建議從蔬菜攝入碳水化合物即可】個人的想法是不需要太極端,只要稍微注意就好,其實讀了這本書後,個人也有去修改一下飲食習慣,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改為一半左右。對我來說,完全不攝入碳水化合物應該會相當痛苦也難以達成的事情,因此個人在可接受範圍儘量去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就好,太極端的飲食法反而無法持久,且無法確認此種飲食方式是否全然是對身體好而完全沒有其他隱患的。

除了飲食大方向,這本書我認為幫助很大的部分在於作者對於各種營養素的說明(維生素、礦物質、各類胺基酸、Omega脂肪酸),以前都是從搜尋網頁去察看個別營養素的功用,這本書算是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大統整,我認為除了一般基礎知識外,本書也是一本相當棒的健康營養工具書,非常推薦!


本書資訊

大腦不老,身體就好


書名:大腦不老,身體就好

作者: 烏里西‧史特倫茲  

原文作者: Dr. med. Ulrich Strunz

譯者: 黃淑欣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06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

閱讀心得 | 如何說好真實故事|把真實故事寫得像小說一樣吸引人

 

概述

如同書名所述,本書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撰寫真實故事的書籍。從「創意非虛構寫作」的定義開始(就是真實故事),到各種相關注意事項。本書在第一部分說明了要撰寫真實故事的注意要點,第二部分則從如何閱讀開始說明,了解如何去閱讀別人的小說,你就會知道如何去撰寫屬於你的真實故事。


本書的寫作架構

本書分為兩部分說明,第一部分為「創意非虛構寫作」的定義,第二部分則教導如何去撰寫創意非虛構的故事。

第一部分的定義說明的非常詳細且明確,第二部分則從閱讀開始,引領讀者去拆解其他小說的架構,了解作者為何要如此描述,以及如何看出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第二部分令我有頓悟感,從前讀小說總是讀過就過去了,從未想過原來這裡面有涵蓋作者想要傳達的專業訊息。也了解了怎麼樣的描述法真的可以令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整體來說,這本書讓我打開了閱讀、拆解小說結構的新世界。


本書深刻點

本書基本上是屬於我先前完全沒有涉獵過的領域,這邊就本書的兩大面向:「創意非虛構寫作」是什麼以及如何進行寫作來進行分享。


「創意非虛構寫作」是什麼?如何做?

「創意非虛構寫作」就是要以簡單、簡潔、準確的方式去描述真實故事。其目的是要讓事實讀起來像小說一樣,以吸引讀者並傳遞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

由於是非虛構寫作,因此真實性相當重要。作者必須自我監督,努力查證、探訪,並呈現作者自己認為的「真實」給讀者。為了做到這一點,作者務必要儘可能做好事實查核。在發佈前,最好也可以請相關人士閱覽,以確保真實性。「創意非虛構寫作」並不要求作者一定要以客觀的態度來陳述對於事件的看法,但是為了避免有帶風向之嫌,最好是可以將詳細資訊都陳述清楚,加以作者自己的主觀意識,並留給讀者自行思考的空間。

捏造情節是「創意非虛構寫作」絕不允許的項目,若有捏造情節,可直接標註故事乃虛構。「創意非虛構寫作」側重的是真實故事,雖然可能因為作者記憶的關係情節有所模糊不清,此時作者可能需要請教相關人士釐清當時的境況,而非直接捏造。當然,此部分作者也有說明,因記憶模糊不清而寫出與事實不符的情節是可以接受的,作者要極力摒除的是刻意捏造抓人眼球、聳動的情節。此外,若為了故事發展流暢,而有壓縮時間(現實中一年發生的事件壓縮到小說一個月發生)或使用假名的情況,也請創作者務必要說明告知讀者。

要如何持續進行創作呢?作者提出了以下幾個方向,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夠堅持不懈。

  • 養成寫作習慣。
  • 選擇適合的時間、環境來進行(不被打擾)。
  • 設定目標、堅持、汲取新知並實踐。

創意非虛構寫作的相關事宜


創意非虛構的寫作方向有哪些?

創意非虛構的寫作方向可以分為個人化以及公共性。

  • 個人化:自己的故事,以自身經驗、私人生活、隨筆、個人散文及回憶錄來呈現。
  • 公共性:他人的故事,較為宏觀,以正式文章、完美描述真實為目標等方式來呈現。

將個人化和公共性相結合,並擴大關聯性(歷史故事),可以提升受眾,且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創意非虛構的寫作方向


如何累積題材?

可以透過沉浸式技巧,透過觀察、體驗該主題人士的人生來累積相關的題材。例如想要撰寫市場攤販的故事,就真正地的去做一個市場攤販(沉浸)或是當市場攤販的鄰居,透過觀察、交流來了解其生活故事。若是採用沉浸式技巧,務必要記錄沉浸的過程,以保持真實性。那麼何時該結束呢?當想要撰寫的故事結束時,就應該結束沉浸及觀察了。

如何累積題材?


從如何閱讀到如何寫作

如何去閱讀一本小說呢?作者提出了,以兩個角度來閱讀–作者以及讀者。以作者的角度來閱讀,可以檢視小說的整體架構;以讀者的角度來閱讀,可以確認想要傳遞的訊息確實有傳達。

如何閱讀

除了閱讀角度之外,還要去拆解故事架構。故事主要是由「場景」構成,能夠將「場景」拆解出來,較容易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傳達的資訊。那麼場景又是什麼呢?場景包括「事件」、「對話」及「細節描述」。「細節描述」包括了角色的語調、動作,細膩的描述可以為讀者呈現出畫面感,讓讀者有深入其境之感,要能夠做好這項功夫,創作者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好的「場景」能夠描述難以說明的人物性格,讓讀者更容易投入故事之中。

「場景」之後是什麼呢?「場景」之後可以接續作者想要傳達的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包括在場景之中,亦可以透過「反思」的方式來傳達。

在故事的開頭,可以透過「懸念」的方式引起讀者的興趣,但若是透過此種方式撰寫,務必要在過程或是結尾完滿此「懸念」,滿足讀者的好奇心。

這一個部分作者有列出一些範例小說,並引領讀者一起拆解出小說結構,對這部分有興趣的讀者,個人相當建議購入這本書來看作者是如何拆解出小說的「場景」及資訊的。

場景的重要性

如何傳達資訊


如何修改及檢視文章?

有一個觀念相當重要:「修改也是寫作的一環,作者永遠都是在讓文章更好。」請創作者以此種方式看待修改,讓文章越來越棒!那麼要如何檢視呢?可以採用「過一段時間再看」這個策略。除了基本的文法及字彙檢查,也可以檢視「場景」、「資訊」以及「時序」的編排(文章框架),讓文章變得更好。

修改及檢視文章


心得

這一本書算是先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因此幾乎整本書都是新知。這本書有讓我了解到為何文學類小說有其價值,作者透過某些技巧,讓真實故事像是小說一般易讀,讓專業知識更容易傳達出來。在觀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比較了解如何沉浸入作者描述的世界中。(本書範例中的小說情節節錄,其細膩的寫法,真的相當令人有沉浸感。)

但也在此同時,我發現我看小說時,相當注重情節的推進,對於作者想要傳遞的知識往往會快速跳過,我想我現在可能比較不適合從小說中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舉例來說,說明醫生的故事時,可能會描述其心理歷程以及手術的詳細操作,手術的詳細操作就是作者要傳達的資訊,讓一般民眾了解手術是如何進行的。我發現我在看小說時,常常會將這類資訊快速跳過。我目前可能還是比較適合從陳述類的書籍中吸收知識吧。

本書描述的技巧,除了「創意非虛構寫作」外,我認為即便是虛構的小說也相當適用,在讀完本書後,在發生一些事件的同時,我的腦海中有時會出現對於該場景的描述,也許有一天,我也可以將我身邊的故事以隨筆的方式寫出。


本書資訊

如何說好真實故事


書名:如何說好真實故事

作者: 李・古特金德  

原文作者: Lee Gutkind

譯者: 李雅玲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2/08/04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