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範圍
書名: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
原文作者: John Kim
譯者: 葉廷昭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25
閱讀範圍:
第5章 深入閱讀:第三次四十分鐘,寫下自己的體悟
學到的觀念
第三次閱讀花費40分鐘,前10分鐘主要的任務是將第二次閱讀畫重點的部分再次找到重點,並使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註記,後30分鐘則為這些重點你認為重要的地方作抄寫,更進一步可以寫下感悟。
以下為作者在此章節提出的相關觀點:
- 透過抄寫可以加深大腦的記憶連結,將重點記住。
- 自己書寫可以對事物的觀點更客觀。(這部分我覺得很奇怪,自己書寫不就都是自身的主觀想法了嗎?為何反而可以以客觀觀點觀看事物?)
- 寫作必須要有主題與邏輯脈絡,是完善思考力的關鍵。
- 善用書本留白處作筆記,與作者共同創作或是對話。
- 書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或是深入舊世界的道路。
- 分享新知識可以給你,給對方都帶來好處。
- 不能只看重點的書籍,作者幾乎不碰。
- 看每本書前都要準備好3個問題:
- 作者撰寫書本的用意?
- 書本的關鍵內容是什麼?
- 書本的內容要如何應用在生活上?對於書中有什麼疑問及想法?
想法
終於把本書讀完了,其實本書對於高效率閱讀這件事情的重點在我看來就是「掌握全書脈絡,抓住重點,多讀幾次,最後抒發心得」。
作者在此部分對於抄寫極度推薦,因為能夠加深大腦記憶關聯,其實這與我先前學到的Effort Principle的說法類似,耗費越多心力的事情越容易記住,但我認為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要記住的事物在你的大腦中必須有所思考以及回想,而非只是單純的抄寫。所以分享,將觀點以自己的想法說出這一點更為重要,因為能夠以自己的想法說出,幾乎是一定會思考過的,對啟發思維以及記憶的幫助會更大。
我認為作者前述所說,有目的的閱讀可以幫助抓重點,因為你要找尋達成目的的解答。會盡力想要抓住書中重點來解決問題,這點我也是很認同,只是過於專注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可能會忽略別的風景。(其實這部分的想法有暗暗吻合 閱讀筆記 | 助人改變 Day3的內容,原來「分析式網路」真的可以聚焦以及導向封閉)我認為這點就是trade-off了,是要讀得快還是要讀得完全?由個人取捨,目前個人是傾向於讀得完全,但也寄望可以在同時加強過濾重點的能力,加快速度,我想這部分只能靠多多增加閱讀經驗來達成。
此外對於40分鐘要可以寫出全書筆記以及感悟,我認為真的是個挑戰,因為以個人抄寫英文單字筆記的經驗,40分鐘根本寫不了很多文字阿,所以我還是維持我的步調慢慢來吧!不過作者提出的這3個步驟,卻意外讓我在學習英文(彭蒙惠英語)時格外有收益,先自行讀一遍課文,會發現看不懂得或是聽不東的單字或意思,第二遍再聽講解,真的會比較關注到先前有疑問的部分,嘗試去找出問題的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