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範圍
學到的章節
- 大辛巴威遺址
- 法老寵妃的最終歸宿
- 獨石教堂的發現
筆記及想法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習慣要如何養成?作者提出了彈性習慣的概念,從如何找尋自己想要養成的習慣、如何去規劃目標來養成習慣、如何追蹤自身成果以及調整目標。整套方法從原理到執行面都非常詳盡,而且十分簡單,想要排除壞習慣養成新習慣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
聲明:以下論述基點為本人閱讀書籍後的理解,有可能並非作者要表達的原意。
彈性習慣概念:先以個人價值觀或是想要成長的方向選定一個大方向來培養習慣,像是運動、閱讀、寫作。選定好大方向後,依照大方向選擇要做水平目標三個,再依照每個水平目標,選擇三個垂直目標作為難度(迷你、進階、菁英)。總體算起來,總共就有九個目標,其中迷你目標是養成習慣的安全網,需要輕鬆就可以達成,以維持習慣的養成。
利用彈性習慣方法來訂定我的目標
以運動為例,用彈性習慣的方式來規劃我的運動目標:
我的彈性習慣運動規劃 |
因為我的運動都是依照YouTuber的影片來執行,所以時間上比較難抓,有時候時間短的但難度高,所以使用訓練幾項來規劃。平日主要以組合式為主,其餘兩項是不想做肌力訓練時的備選項目。
以閱讀為例,用彈性習慣的方式來規劃我的閱讀目標:
我的彈性習慣閱讀規劃 |
因為目前閱讀還是以電子書為主,部落格則是以有興趣的主題為主,是一項會隨機變更的項目,最後加上正是看書前會先整理的大綱操作做為目標。之後有想要學的主題可以再調整彈性計畫。
以學習英文為例(主要側重在聽力),用彈性習慣的方式來規劃我的學習英文目標:
我的彈性習慣學英文規劃 |
目前也是以組合式為主做操作,但是耗費時間其實蠻長的,這部份加上一些花費時間較少的項目作為安全網。
利用彈性習慣概念強化自身的目標執行計畫
以上三項是我本來就正在培養的習慣,透過彈性習慣目標,我為其增加了額外的水平目標(閱讀、學英語)以及迷你目標(三項皆是)。在原先的目標中,我一般都是會達到進階及菁英目標,並沒有迷你目標做完安全網。所以有時候累了或是狀況不好,我會整項習慣都不做,有了迷你目標,期望在之後狀況不好時也能持續進行養成習慣。而水平目標也可以提供彈性,有時候閱讀電子書有點膩了,可以換換口味改讀自己有興趣的文章,有了更多選擇,更容易讓興趣持續下去。
經驗分享:如何養成習慣、如何提升執行動能
在養成習慣方面,運動算是我目前持續最久的,持續了約1年半左右。一開始是因為個人覺得自己力氣太小,認為對一般生活有造成影響,加上量測的體脂還蠻高的,所以才開始練習。透過一直持續進步,體認到自己真的有所成長,所以才能一直堅持下來。所以對我來說「成長、進步」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動能,一般常說的「好習慣」應該都是能讓自身成長的動作。有時候習慣一直持續下去,會覺得自己好像都差不多,沒什麼改進,但其實與最更早期的自己相比,我認為是一定有進步的,所以在感覺有點沮喪時,不妨想想最初的自己,想到自己的進步又可以增添達成目標的動能。以我自己為例子,前一陣子也是覺得自己身材都沒變好有點沮喪,但是後來想想,其實力氣有變大,以前不能做的動作現在能做了,雖然這不是外表能看出來的變化,但是實際上做起來感受到,也由此讓能我持續下去運動,不受外在身材影響。
想要養成新習慣卻不知道如何執行的人。
養成習慣一直失敗的人。
已有自己一套習慣,想要參考別人養成習慣方法來強化自身方法的人。
對於我的閱讀過程心得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觀看我的每日閱讀心得記錄喔!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若是你對於如何培養習慣有任何想法也歡迎你與我分享與討論。可以透過留言或是電子信箱,可能無法及時回復還請多多包涵喔!
作者: 史蒂芬.蓋斯,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3/30 |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這是一本教人如何溝通的書,內容依據情境「對客戶」、「對部屬」以及「通用情境」舉出多數範例,說明某些場合適合使用的話術以及雷點。書中內容是以「小技巧」+「範例」來呈現,因此本書中包含非常多的「小技巧」及注意點,並無一個通用的中心思想。
以下項目均為單純對書中範例有粗淺了解,實際上並不了解具體如何操作
因為整本書是以「小技巧」搭配「範例」為形式來說明,所以對我來說,讀起來才剛有感覺就突然結束了,在此部分僅以個人先前有讀過其他書籍的觀點與此書的觀點來相比較以及個人認同感較深的部分做探討。
將「感覺」似的回答變成「具體」回答
這算是一般常用的問話技巧,由感覺似的回答透過持續詢問,慢慢引導對方說出真正的狀況。這邊舉一個我與兒子的對話為範例:有一天,兒子將吃不完的早餐給我,叫我吃掉。我看了看,發現給我的早餐比平常多,於是隨口問了一句:「今天怎麼剩這麼多啊?」,當時我心裡是想:『他會不會是今天肚子比較不餓呢?』。隨後我兒子回答:「我覺得吃起來怪怪的。」,順著這個話題我繼續問他:「是什麼樣怪怪的感覺呢?」兒子回答:「我覺得吃到後面有點想吐。」這時我的心裡有點緊張:『該不會是早餐壞了吧?!』於是我繼續詢問:「是味道讓你想吐還是口感讓你想吐呢?」兒子說:「是口感。」到此部分有稍微安心,是口感話應該就不是食物壞掉了。兒子的早餐是蒸饅頭,蒸饅頭有些被水氣弄濕的地方口感會比較軟爛噁心,這部分我有同感。為了進一步確認,我又繼續詢問:「是今天才會這樣還是以前就會呢?」兒子回答:「以前就會。」我繼續確認最後一步:「是吃到某些地方才會嗎?」兒子說:「是。」到這一步我算是確認兒子應該是跟我遭遇到相同的問題:認為蒸饅頭水氣多的軟爛部分很噁心,於是我將饅頭上軟爛的部位給他看,告訴他這些看起來黏在一起的部分就是他吃起來會覺得噁心的地方,以後注意避開就好。一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以為兒子今天比較不餓的想法,透過問話帶出了兒子某部分不喜愛的飲食,將「感覺」變為「具體」真的可以讓人對實情了解許多!
反對意見怎麼提?三步驟的聰明反對技巧
這個觀點先前在別的書上也有看過,應該說是把「反對」這個概念轉化為「建議」。依書中所提,當對方提出一個想法,第一步就是先贊同:「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棒!」第二步則是以建議的方式提出:「我覺得往XX方面加強可能可以更好!」最後一步則是不論對方接受與否,都要感謝對方願意花時間來討論。透過第一步驟的肯定可以讓人心情較好,這時候再提出的建議會比較讓人接受。這一個小技巧我也常在我兒子寫作業的時候使用:「寶寶這個字寫的不錯喔!如果位置可以調整的更好就更棒了!」用這種方式可以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可以讓孩子自己確認是否真的有比較好,我覺得很棒!
在別人詢問時,直接直覺性回答「不對」,是會讓受話方非常不爽的一件事情。以我自身來舉例,以前有些事情要詢問別人時:「請問這件事情是這樣嗎?」,對方馬上回:「不對」。當下我是稍微被震住,然後就繼續問,「請問那是怎麼樣呢?」結果對方說的就是我一開始想的,這種感覺這的讓人非常不爽快。當然如果真的是我一開始想的就錯了,這種回答方式是還行。但對於有些口拙的人,很難將心裡想的事情詳實描述出來,我認為較好的方式是透過持續詢問,了解對方真正的問題,再去進行回答。而不是以【你以為】對方的想法來做直接「不對」的回答。
選擇自己的地盤,才能萬無一失
這位作者的觀點,是在「自己的地盤」,也就是熟悉的地方,可以讓自己有較好的發揮。這與我先前讀的另一本書,要到「對方的地盤」,也就是對方喜愛、放鬆的地方進行對談,才容易讓溝通進行下去的觀點是相反的。
這兩種觀點,我個人是支持後者的。因為在本書中其實在蠻多溝通技巧都有點出一點,「要讓對方高興愉悅」才能讓溝通順利進行。這與作者在此處的觀點有所牴觸,反而是另一相反觀點,在「對方的地盤」與本書大多溝通技巧的思想有共通點,所以在此部分我較支持後者觀點。但是也不排除「情境」不同,因為在此部分的說明篇幅也不長,只是我一讀到這個觀點就覺得「怪怪的,怎麼前面都說要讓對方開心,地點就變成要挑自己熟悉的?」所以對此部分說明覺得特別奇怪。
溝通的中心思想
其實本書中並沒有特別指出一個中心思想,只是綜觀多數的小技巧,都逃不離「要讓對方開心」這個想法。想一想其實也沒錯,如果對方跟你說話,帶給他的感覺是「氣得要死」或是「對牛彈琴」,你怎麼可能可以和對方溝通下去。這時候我就像想到我先前讀過的書「如何讓人信任你」。裡面提到「尊重」是與人溝通的大原則,沒有錯,尊重他人,對方就比較不會有負面情緒產生,才能產生良好的溝通。以「好的情緒」開始,帶著「好的情緒」結束,我認為就算是一個很棒的溝通了!
這本書跟我想像中的落差還蠻大的,我原本的預期是依照書名「問話絕技」希望能夠學會如何去問話,來更了解別人一些。但是本書與其說是「問話」,不如說是將重點著墨在「溝通」整體上。至少我看完書之後,對於要如何問話沒有得到任何強大的啟發。
我不清楚是翻譯還是原文就是如此,本書給我的感覺是蠻「破碎」的,讓我抓不住重點。其中對於提到的一些方法,也沒有詳細說明為何如此,單純只是以一兩個範例輔助說明,「我認識的人這麼這麼做,他們達成了目的,所以可以這樣做來達成目標」,讀完整本書只給我這種感覺。本來還更期待會從心理學角度做詳細說明的,結果有的話也只是粗淺帶過。總而言之,這本書雖然有涵蓋大量範例,像在聽故事一樣,但無法帶給我濃厚的共鳴感與認同感(也有可能因為作者是日本人,文化的差異導致認同感縮減),對我來說應該是一本大部分內容讀過就忘的書。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若是你對於溝通有任何想法也歡迎你與我分享與討論。可以透過留言或是電子信箱,可能無法及時回復還請多多包涵喔!
作者: 松本幸夫,出版社:格致文化,出版日期:2021/07/07 |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強勢品牌成長學]由品牌定義以及傳統的品牌行銷手法開始說明,作者發現非經由傳統的步驟,依舊有些品牌是廣為人知且受歡迎的。闡述傳統的品牌行銷策略可能並非最佳解。後續搭配大腦決策行為得到的啟發,進一步推出容易影響大腦偏向的行銷策略。
聲明:以下論述基點為本人閱讀書籍後的理解,有可能並非作者要表達的原意。
新行銷策略的主要論述點在於:大腦可以分為系統一與系統二,系統一偏向於直覺,是讓大腦感覺舒服的系統;系統二則偏向於邏輯思考,是容易讓大腦疲累的系統。大腦是懶惰的器官,在做決策時多偏向系統一。作者推出的行銷策略主要就是希望能夠打動消費者大腦的系統一,讓消費者可以在消費時選擇該品牌。
其實對這個說法我個人還蠻存疑的,系統一進入決策層面這個觀點我是認同的,但是它真的對最後真正的決定影響有這麼大嗎?其實書中另有論述,消費者會對為何購買此品牌的商品找藉口,這些藉口主要都是為了遮掩系統一的影響。經過訪談深挖後可以發現系統一占了很大要素。但一旦思考的時間長了,系統二進入決策,這個品牌行銷手法不就行不通了嗎?
我認為沒這麼複雜,消費者為何會喜歡一個品牌,以我個人經驗來說當然是良好的購物體驗與商品品質。對我來說首要的要素就是商品的品質。假設這些商品品質都相同,那我會選我喜愛的品牌。每個人喜愛一個品牌的原因各有不同,以我個人來說就是店員或是客服。(因為已經預設了商品品質相同)這部分主要影響的就是購物體驗,看起來似乎與品牌行銷無關。當然也可以說店員與客服是品牌行銷的一部分,店員與客服可以讓你喜愛,那一定就是他們的服務有吸引你的點,但這看起來並不像是完全受系統一影響的。
在此部分作者還有提到某些品牌帶給你的感覺會讓你想購買該商品,像是某些品牌的包包可以給人尊爵不凡的感覺,所以你會因為[感覺]選擇這個品牌,這就是受到系統一影響所做的決策。我其實有仔細思考過我的購物模式,其實很少是因為[感覺]讓我購買,我的第一考慮要素總是價格與品質,在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我會選擇我喜愛的品牌,所以對此靠[感覺]決定購物品牌的部分真的沒有太多認同感。個人是私下推測我可能不是該書作者行銷品牌的目標客群,所以對本書新式行銷的效果認同感不強。
這部分我從三方面來分析,第一部分為沒有愛用品牌,每個品牌起跑點都相同。第二部分為已有喜愛的品牌,轉換品牌時的想法。第三部分為何會將愛用品牌列入黑名單。
沒有愛用品牌,每個品牌起跑點都相同
此部分情境為想要購買一個從前沒有購買過的商品,我從前購買黑糖薑茶的經驗剛好有符合,回想當時的購買步驟應該如下:
我認為只有好的商品能夠打動消費者,我在購買[米森有機]這個品牌前是壓根沒有聽過它的,因為它的黑糖薑茶商品是單獨包裝,並且是粉末狀,且包裝蠻有質感的,所以我選擇了它。也因為它帶給我的良好體驗,所以我之後有相關需求都會先去該品牌購買,對我來說這就是[米森有機]成功行銷了它的品牌。品牌行銷也許可以讓消費者知道你,但是若是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可能只會選擇你一次。
已有喜愛的品牌,轉換品牌時的想法
此部分情境承上,從發現了[米森有機]這個品牌,我之後將需要購買的麥片、植物奶、乳清都從這裡買,甚至還變成了V3米粉。(一年在上面花超過2萬元)我自認應該已經蠻鐵的了,但是仍舊抵不過今年年初乳清的漲價幅度,約20%的漲幅讓我在乳清的選擇上退卻了。之後對於乳清這項商品我又回到[沒有愛用品牌,每個品牌起跑點都相同]的情境。所以一個品牌即便我再愛它,一旦它的商品價格超過我所能負荷的情況(白話來說就是我認為不值得),我也是會馬上就去尋找替代品。當然我還是很愛它,除了乳清我其餘的商品還是會優先在這裡購買。這邊總結一下,我會選擇商品,甚至是選擇品牌,都在於它的商品來我來說是值得的,我真的感覺不到這部分跟品牌行銷有任何關連。
為何會將愛用品牌列入黑名單
我認為對於品牌商來說,維護舊客戶也是相當重要的。辛辛苦苦發展出來的顧客群,往往會因為某些事情就此流失。當然每個人都雷點都不同,這邊列出我遭遇過的讓我幾乎不考慮該品牌商品的原因:
不敢說完全抵制,但是對該品牌從常常購物變得很少購物最後甚至變成不購物是非常有可能的。這列入黑名單的原因都是因為[我不愛]更像由系統一主導吧?尤其是企業高層說出來的話更代表整個企業,我認為對整個品牌影響超大。在我來說,選擇一個品牌也許系統一會有影響,我的喜愛會讓我對該品牌有所包容,但是一旦超越系統二底線(像是上述的[米森有機]乳清例子),我還是會捨棄在該品牌購買該商品,所以以我來說系統二的影響是大於系統一的。最後回到我的觀點,我認為名牌行銷只是讓消費者知道你的途徑,但是要讓消費者一直選擇你,還是要在商品上有吸引消費者的地方,因為商品的品質真的很難一模一樣。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若是你對於品牌或是消費行為有任何想法也歡迎你與我分享與討論。可以透過留言或是電子信箱,可能無法及時回復還請多多包涵喔!
作者: 王直上,出版社:遠流,出版日期:2021/07/01 |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