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 | 大局思維Day5



閱讀範圍


書名:大局思維
作者: 葛蕾絲‧洛登
原文作者: Grace Lordan
譯者: 洪慈敏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1/09/01

閱讀範圍:
CHAPTER5 外在影響







學到的觀念


「如果每個人都告訴你此路不通,你就該認清事實」是作者非常喜愛的一句話。

作者在此章節提出了幫助讀者辨識他人的行為偏見和盲點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見由大腦系統一(快速且直覺)引發的現象:
  • 無意識偏見(unconsious bias):你察覺不到你的偏見
  • 代表性捷思(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看一個人跟做某種工作的人行為很類似,就認為那個人也是從事相同工作
  • 統計歧視(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大家都這樣做,所以你也應該這樣做


作者藉由上述現象,引出了行為科學的十個見解,幫助讀者了解他人可能會有的偏見和行為,以及要如何克服:(別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我該做什麼改變他們的想法?)

  1. 遏止無意識偏見、代表性捷思與統計歧視
    • 展現自己在大格局目標中所擁有的能力。
  2. 不是所有建議都是平等的
    • 了解自己願意接受哪方面的建議,只追尋讓你朝理想方向前進的建議。
    • 由不同的人給予建議,久了會知道誰真心幫你。
    • 個人疑問:何為有效建議?由自己決定,又如何避免自己的盲點?
  3. 避免被貼上錯誤的標籤
    • 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將某人的行為歸因於性格,而非情境。例如某人今天遲到是因為塞車,但有人將原因歸於這個人賴床慢出門或是想偷懶,就犯了基本歸因謬誤。
    • 較易發生在不熟悉的人身上。
    • 如何規避?透過溝通,澄清結果並非個人造成。
  4. 資訊瀑流(information cascade)
    • 定義:效法前者的行為或是意見,不去表露自己的看法。(說白話點就是跟風啦)
    • 如何破解?先認同前者的意見,並在最後提出自己的意見,並請另一人說出看法。
  5. 評判
    • 近因效應(recentcy effect):越晚接受評判的,會令評審印象越深。
    • 首因效應(primacy effect):第一位上場者能得到最正確的判斷。
    • 儘量避免在中間進行評判。
    • 個人想法:依據近因效應,表現好壞看起來都會被放大,把焦點關注在自己的表演。似乎更為重要。
  6. 你在內團體嗎?
    • 在任何日常場合(讀書、工作),都要加入團體,好處如下:
      1. 接觸別人,了解別人的想法可以對你有所助益。
      2. 好的社交網路可以提升你的福祉。
    • 個人疑問:如何判定好的社交網路?如何判定這個一個值得加入的好團體?
  7. 爭取小小的肯定
    • 有求於人時,要讓對方感覺良好,對方會更願意幫助你。
    • 曝光效應(exposure effect):讓人對熟悉的事物產生好感。
    • 承諾偏誤(commitment bias):一旦某人公開支持你,要收回支持很難。
    • 個人想法:爭取肯定等於有求於人?內文似乎與標題不服,個人還是支持用能力去爭取支持,而非一些心理技巧。
  8. 被否定時該怎麼辦?
    1. 和拒絕你的人談談,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並請對方重新評價。
    2. 修改自己的點子,把所有回饋都列入考量。
    3. 找一下個聯繫的對象。
    • 個人疑問:如何找到合適的聯繫對象?(與前面的疑問相同,要如何確認這是一個適合相交的人?只能透過自身長期接觸嗎?)
  9. 請為他人盡一份力
    • 做個好人,為他人著想。
  10. 保持聯繫
    • 遇到任何困難,可與作者聯繫,請他幫助你。

想法


一言難盡,與前述章節一樣,對我來說打不到痛點,看起來與人相交的判定準則還是只能靠自己。但經過長期交往你又真的能了解對方嗎?個人認為很難說,好的朋友的確可以讓人獲益良多,但是要如何確定對方是一位好的朋友?基本上有遇到好的朋友,上述的行為科學見解其實通通都不是問題,個人覺得可惜的是作者並沒有對如何判定一個人是否適合深交給予建議。

整體看起來看起來移除外部偏見的方法就是用能力說話或是找(多)個好朋友給予建議。作者將內容聚焦在心理學影響上,但卻又不深入探討,只是簡單提過,對我來說真的說服力不足,無法引起共鳴。但是好處是可以讓我複習整理一下心理學專有名詞以及相關的定義。



同樣,以下是我在閱讀本書前先事先訂下的問題,看看是否有在閱讀過程中找到解答:

  • 什麼是大局思維?它如何能改變我們?
    • 就目前看到的部份,我認為大局思維應該是對未來的期待,有了大局思維,才能進一步去達到自己想要的未來。
  • 要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大局思維?
    • 找到未來的自己正確的敘事。(記得先移除認知偏誤帶來的障礙)
    • 在學習途中找到令自己喜愛的事情,並思考它可以為你帶來什麼機會。
  • 要如何達成大局思維?
    • 透過每日的微小改變來向大局目標前進(看起來就是找出要達成大目標的行動,透過習慣養成去實現它)。
    • 覺察每日耗費的時間結構,將「不太有用的」活動所佔用的時間,移給「有用的」活動去使用。
  • 要如何移除自身以及外人帶來的障礙?
    • 自身:思考大格局目標前,確認自己是否犯了第四章提及的偏誤。
    • 外人:運用達成大格局目標的能力,讓人瞭解你的能力,讓人避開偏見。
  • 如何將達成大局思維目標與現實作連接並計畫?
    • 覺察每日耗費的時間結構,將「不太有用的」活動所佔用的時間,移給「有用的」活動去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點讚支持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